互联网媒体、纸媒、电视媒体等等,我们的生活已经被媒体所包围,不论是微信、微博、Facebook、今日头条等等等等,各种新闻、阅读软件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
每天,我们打开公众号,打开客户端,看着几个近乎固定的信息渠道。所有人似乎都知道你所知道的东西,每个人的输入几乎没有不同,好似每个人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文章、看到的评论几乎是一致的,事情的背后是什么?真想是什么?我们似乎好不关系,所见即所得,我看到什么就认为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完全的了解各方关系,只能因为认同和相信。渐渐地,我们的认同被不断的加深——所信我所信。然而,真相、思考、判断?似乎并不重要。
最近看到一个数据,说中国调查记者从业人数锐减57.5%,13亿人口,注册调查记者仅存175人。留白不说,可能才能更好的体会。
那么社交媒体如何打造了同质的你呢? 记忆。
所有的文字都不能直接影响你的想法和判断,但是可以给你描述情景,带入他人的感情,并进入你的记忆。人的大脑并不能区分幻想和事实,当你在大脑中幻想一件事情n遍之后,一段时间之后,你可能就当真了。只是,现在新闻客户端基本由算法和不可抗力控制,你所看到的、我所看到的、Ta所看到的都由它们掌控者,慢慢的我们也就变成了同样的人,拥有同样的认知。
算法和不可抗力大大地强化了人们寻找事实、寻找依据来证实自己的认知,因为会不断的推送给你相关的、你认可的资讯,你不感兴趣的,你不赞同的,也就被系统默默的隐匿了。同时,因为近因效应,我们每个人都会对最近发生的事情印象深刻,那不正是你刷的推送么?当你对作者极大赞同的时候,看到源源不断的资讯证实你的判断的时候,你是否需要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看法呢?
当你认为越来越接近真相的时候,是不是有可能这个真相只是为你准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