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在农业革命这一大块章节,提出的观点是人本性的退化,比如身体技能,比如吃的食物劣质化,比如规模扩大后的人类更加痛苦,反正采集社会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这不对,采集社会是一个更随机的社会,人的生死存亡是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的,而且可选择性更少,《中国通史》纪录片中强调的是正因为有了农业革命,才会有人从农业活动中摆脱出来,成为手工业者,成为社会管理者,成为生产力创造者,这些才是真正促进人类发展的,直到今天,人类的可选择性更广了,没有只有不到5%的人口在从事农业,这在古代社会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你看,我们有更多的文学,更多的科技产品,更加优美的互联网,我们让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建立起来的一个强大连接,人们有更大的选择性,但事实上可能并不是如此,因为一个没有思考的人类,其实是随波逐流,如果心安理得倒了罢了,如果这个人还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他就会感受到痛苦,无助和迷茫,世界太丰富了,丰富到不知道取舍。
这一点上,作为现代人,宁远小姑娘做的就很不错,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每天干的事情也不多,懂得舍得,现在与自己相处的非常愉快,与现代社会相处的也非常愉快,她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我觉得她是一个了不起的探索者,比起卢思浩林特特等等简直是我心目中神明般的存在。
赫拉利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人类社会是靠想象来维持的,简单点说,就是对未来的期待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上学的时候老师常常讲过的一句话,就是人脖子之上都有一个脑袋,你比别人差吗?还不赶快努力!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往前走,往前冲,可老师没教给我一个事情,就是既然人脖子之上都有一个脑袋,为什么人类社会还是要分个三六九等,古代的皇帝为什么没有人把他杀掉然后取而代之,家族里的老人为什么天生有一种威严?有些东西是根植到人性里的,有些东西是人人都认可的,如果你要改变,你就有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是最忌讳的,因为这和很多人的想象是冲突的,人都是自私的,这是最大的特征,这个时候你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有可能触碰到其他人的利益,这就改变了现实的架构,你就又可能受到群起而攻之。
今天晚上我可以去看外滩,但是我的书读完了吗?回来后还会有心情读书吗?还会有精力写字吗?我觉得很少有这种可能了,看外滩是一种放松,好像我不应该有,不管怎样,先读读书,让自己扎一个猛子进去,获得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