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物都有领域,都有边界,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也就是说人际关系也有着自己的边界和界限,越了界的人,搞不清这些边界的人,通常都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
恰好“人际边界”这个词在心理学上有过许多讨论,且都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引发出很多思考,今天我们再次从这个角度出发,梳理一下人际边界不清,容易越界和被越界的四种现象,供大家参考。
1、过分干涉,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
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人,她们喜欢“帮助”别人,干涉别人的事,不以为然地她们认为自己是热心肠,是在用真心实意对别人好,甚至不求回报、不遗余力。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她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们的“母性特质”的发展,个体继承和发展了母亲对婴儿呵护般的心理特质,这与自身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成长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建立起男性形象的人,很多时候有这种特质。
所以说过分热情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反而是个体一种“自私”与“控制欲”的心理表现,这种心理表现在人际关系中会不自觉地给别人造成干扰,是一种人际越界的明显表现。
2、否定别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就是“打压式”的,否定孩子是常有的事,自然而然地很多人在成年人的交往中也是如此,否定别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不会尊重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从个体的成长环境中寻求根源,从以往心理咨询的经验来看,都与个体年幼时期的“被否定”对待有关,于是个体学会了这种对待他人的方式,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中采用这样的方法。
但是殊不知这种方式却是影响人际关系,越界人际边界的行为,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这种行为是一种对别人的忽略和不尊重,甚至从心理动机上来说,是一种“绑架和控制”他人的行为。
3、讨好别人,把价值感寄托在别人身上
生活中有一种人做人做事总是在讨好别人,他的价值感就是让别人感到愉快。显而易见,这种人忽略自我,甚至没有自我,他的世界是以别人为主的。按照心理学家的观点,这种人也有非常强的道德感,时常因为怕别人的不高兴而自责。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三个我”,自我、本我、超我,自我就是自己原本的欲望、需求,本我就是现实中的我,超我是有着道德、善良等素质的我,所以这种人容易受道德层面的“绑架”,本我妥协于超我,“委屈自我”,所以尽管让别人愉快了,自己永远不开心。
这样的行为做法不大可能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你无法让每一个人开心,生活中需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样在别人的心中才会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形象,才不至于介入别人的人际边界,也不至于自己的人际边界模糊不清,让人误会。
4、性格太过敏感,疑心太重
性格敏感的人,会生活的很累,就好比易燃易爆的物品负重于身,很容易发生反应,于是很明显这种人容易“越界”,在人际关系中不自觉地进入别人的领域,对其他人造成干扰和影响。
这样的心理特质与遗传等先天因素有关,也与后天的成长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关联,于是面对这样的人,也许他们是我们的朋友,也许他们是我们的家人,我们应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那就是首先让他们接受自己的不同,接受自己的个性心理,然后用理性思维来改变,遇事多思考,多反思,防止自己“越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际边界也是我们与他人的心理边界,对以上四种人际边界轻易“越界”的人,基本都可以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找到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希望以上分析可以帮我们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