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串戚
正月初八,去了一回梅墩。一来为拜新年,二来为还亲人们一个许诺。
昨天,大年初七,家里来亲戚。考虑到是吃午饭,我与先生提前一天就开始着手准备。除了吃的,另外就是锅瓢碗盏,这是必须用品,估计加上自家约二十二人,两桌。如果每桌二十个菜,那也得要四十个菜盘,加上碗筷汤盆等,以免到时手忙脚乱。
用的东西都是现存的,主要是拿出来全部清洗干净。
要说做菜,我与先生其实是半斤八两,有的菜根本不会做,只会吃。所以每逢先生的哥哥姐姐们要来家里做客,几乎都是提前请先生的小哥哥早点过来主厨,我们打下手。按亲戚们的话说,小哥哥做菜的手艺,堪称厨师级别。这到不是吹牛,熟悉小哥哥的人都知道他烧得一手好菜。可是,一转眼我们都中年了,大我们十多岁的小哥哥也六十朝上,难不成亲戚每次到来都要请他提前过来帮忙么?我与先生心存歉意。于是决定从前年开始,自家动手拿主做菜。
前一天下午,我们上超市,商量除了水产预备当日购买之外,其它全部在前一天购买好。转来转去买的差不多的时候,先生提出把家里的那些筷子换掉,我说还可以用,而且上次购买来用了之后,多的都放在消毒柜里极少派上用场,可先生还是坚持要换。很快,我们找到了超市卖筷的地方,一看有很多种,一般的、中等的、最贵的,选了又选,作了比较,最后竟然还是买了八元一双的,说是金属,不发霉,不变色。二十五双筷,又轻轻松松花掉两百元。可与一道上好的菜钱一拼了。
先生的姐夫和他二个儿子,以及小哥父子都是要饮酒的,一个至少可以一斤百酒。轮到买酒时,又是一番商讨,最终还是先生作主。好了吧,我也没什么事。轮到购买菜时,我索性不作任何建议。先生把女儿列的菜单拿了出来,到也省力。等全部打理好,女儿把车开了过来,回家。
第二天早上,客人们陆陆续续到来。家里又是一番景象。热闹非凡,亲戚虽说平时也是常见到的,但新年里相聚,感觉又不一样,拉拉家常,叙叙旧,嗑瓜子,吃点零食,一大家人,心情都是极好的。年年聚聚散散,光阴如旧。
都是小辈们开车,大人们尽可喝酒,不醉不罢休。姐姐家孙子开,小哥哥家媳妇开。先生不喝酒,在一边总劝客人们少喝点少喝点。我说哪有这样劝酒的,但小哥哥说,兄弟也是为我们好。
先生姐姐家的两个儿子与我们差不多年龄,俩人喝着吃着道出了心声,这些年已经习惯了,新年都想着到娘舅家来玩,喝个痛快,聊个痛快。
下午三点,亲戚们纷纷告辞,俩个外甥再三提醒,小舅妈,明天中娘舅家你一定要来啊。我说放心吧,明天就算我不来,你小娘舅也要来的。这下轮到小哥哥发话了,锡敏,你要是不来,我不称心的……
第二天,因天气不好,下着中雨。孩子们都要上班,不能同行。我对先生说,你一个人去去么好了。听我这样一说,先生不高兴了。你不去,昨天为什么还要答应他们呢?
从梅墩回来,我想着一个问题。这个新年,算不算圆满结束?
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