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号,也就是腊月二十八,我们一家人收拾收拾行李,踏上了回乡路。爸爸那辈当年很多人背井离乡从运城来到吕梁,被家中的亲人戏称“小北漂”,车上除了我们一家三口,还有另一家“小北漂”的孩子。爸爸曾经和我说,90年代他们从运城到吕梁,400多公里,没有高速公路,都是低速土路,当时的大巴车也少,一个月只有几趟车,而且回去要花整整一天的时间,当时一个叔叔因为春节思乡心切,又等不到车,所以在零下十几度的恶劣环境下,自己一人骑摩托车回家。
进入新世纪,自己也有了一定的记忆,在2007年之前,高速公路逐渐完善,回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由整整一天到7.8个小时,大巴车也逐渐变多,基本上每天一趟,每到过年,全家抢票回家,晕车的我,总是坐前面,因为经常坐车,所以我们也和司机很熟,下车后经常一起吃饭,谈天说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现在,吕梁、运城两地的高铁站、飞机场也都建立,回家的途径更多,更快捷了,相对来说,飞机价格不美丽,高铁没有直达,得中转,所以大多人都选择自己开车回家过年,我们也不例外,12点出发,首先开车到介休,吃个午饭,上大运高速继续前行,大概晚上6点到家,一下车就看到了奶奶在窗口瞭望我们,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因为故乡有人牵绊着你,勾着你的脚,勾着你的思念。
春节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场大的聚会,每天去拜访不同的人,在路上就会做好功课,搞清楚谁是谁,称呼是啥,不然闹了笑话。年前去拜访了我的叔叔舅舅们、初中的老师以及爸爸的同学。除夕的中饭在老姑家里解决,运城特有的凉菜以及铜火锅让我食欲大增。当天还去一个婶婶家参观了她家的养猪场,现在大家都朝着小康,朝着幸福生活奔去。
除夕夜,按照家里的老传统,一家人在客厅围着包饺子,看春晚,抢红包。经过多年的训练,自身捏饺子的技术不断提高,得到了爸妈的肯定。说到春晚,那我真的是忠实粉丝,每年都在电视机前守候,坚持到《难忘今宵》才去睡觉,小时候会去守夜,现在也不多讲究,该睡的觉还是得睡。
大年初一回到村子里,结果我的哥哥姐姐带着侄子早早就在门口等候着拜年,去年早上8点多回到村中,大伙还没开始活动,今年吸取教训,迟点回去,结果却让亲人们等待,真的以后要拿捏好时间,接待完拜年的亲人后,我们一家三口去看望我的二奶奶、三爷爷和三奶奶,老人家身子还算硬朗,说我长得越来越像我爸。
大年初二,去墓地看望爷爷,按照当地的习俗,这是爷爷离开我们的第一年,所以今年春节我们不贴对联,初二上坟。从家中一路走到墓地,途经村中的苹果树地,光秃秃的灰色枝干,一根根毫无保留的暴露在冷空气中,凄凄惨惨戚戚,在坟前,烧了纸,磕了头,总会有一种错觉,爷爷还在身边,等着我回家陪他打乒乓球。初三,再次踏上返程之路,下一站,妈妈的老家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