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故事
文/应智乐
早上,微信上有人热议一座违建豪宅被拆的原因,是邻里关系不和而导致。我看了感慨万千,遂想起古代“六尺巷”的故事。
前天,处于我市虹桥镇某村的一座豪宅被相关政府部门强制拆除了。围观的不少群众疑惑不解,这座需花巨资的豪宅,为什么说拆就拆呢?据悉,这座豪宅属非法私人建筑屋,起因是被中央媒体《法制日报》曝光而造成的。但心知肚明的人说,此豪宅建成已十余年了,多年来是邻里一直不和闹纠纷: A村民的房屋建好了却领不到红证,而邻居B村民的违章豪宅却屹立不倒。
事情剖析的很清楚,豪宅被拆看似被媒体曝光,实则主因是邻里之间的关系不和睦引起的。试想,如果邻居A村民不向媒体投诉,远在北京的《法制日报》记者怎知豪宅的违建,又怎么会千里迢迢来“爱管闲事”?
一座花千万巨资的私人豪宅,终被政府部门强制拆除,损失惨重,实为痛惜。有群众表示,如果他们俩之间关系稍微融洽点,事理相让退一步,也不至于闹成这么大的矛盾了。
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些细微小事看似琐事,如果不引起注意则会引起大事,如果及时处理则会化为烟灰。如何处置好邻里关系?使我想起来了古代“六尺巷”的故事。
据说清代中期,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综述事因,据知,A村民和B村民都属于在村民形象中颇有身份地位的人:一位是某商会理事,一位是市级人大代表。如果两人共同认识到“六尺巷”的故事寓意,他俩就不会相互抵御,不会导致这座豪宅遭殃。
多年前,一村庄邻居建房闹人命的事,至今清晰可见,触目惊心。两村民只因一条墙基,一方认为自己有钱有势,似有占用之心。另一方认为房基被占据,输了面子不甘心。于是,双方争执起来并大动刀戈,造成人员死亡的命案。
家庭和谐事业兴,邻里和睦好相处。遇事先想六尺巷,什么大事即消事!
智乐园: 分“乐思”,“乐行”,"乐人”,“乐忆”,“乐教”等五个果种。[乐思]:学习思考; [乐行]:旅行见闻; [乐人]: 人物传记; [乐忆]:回忆往事; [乐教] :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