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节,主要介绍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方法,关注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并讲述孩子具体怎样用音乐、美术、游戏等方法进行“创造”。
一、多玩思维游戏,激发宝宝创造力
1、发散性思维游戏,提高创造力。
比如找一找日常事物常规用途之外的用途、完成一项任务的不同方法,还有在想象出来的一些场景里怎么办,这些都需要全脑协作
2、联想性思维游戏,玩出孩子创造力。
可以从简单地找两样东西之间的联系开始,鼓励孩子往不同的方向去联想,尤其是把联想性思维用到创造力活动当中。
二、巧用三种分类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思考“如果……会怎们样”是在思考这个世界的各种可能性,这是创造力的体现。鼓励宝宝异想天开。
1、反事实思维战胜了现实
孩子的大脑根据现实的观察构建了因果关系的解释理论,这些理论又让孩子可以展开想象,想象一个不同的新世界,测试各种新的可能性,来指导他们的行动,而不用像小白鼠走迷宫一样,只能来来回回试错,找出口。
孩子的想象并不是脱离现实世界的。相反,当孩子在想象时,他其实是在练习在现实世界思考和解决一个新问题的能力。
2、反事实想象游戏,培养孩子想象力
1)对过去的推断:如果本来不这样,会怎样?
2)对当下的思考:如果现在不这样,有什么其他可能性?
3)对未来的计划:如果未来是这样的,会怎们样?(鼓励孩子想像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很多小孩子看起来很自律,但其实迈出第一步还需要家长的引到,要让孩子想像美好的未来,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未来他应该怎么做。
3、反事实想象游戏,激发创造力
反事实想象时把现实中的一个条件或者因素替换掉,然后想象会发生什么。
18个月大的孩子已经可以用想象来解决问题了。
三、问对三个问题,养成孩子好习惯
养成一个习惯要多久?66天,甚至更多!
1)问题一:动力是什么?
可以通过读相关绘本的方式,给孩子种下习惯的种子。当然,发芽、开花、结果还需要后面的精心呵护。
2)问题二:“如果……那么……”,让习惯自动化
习惯的核心是自动化,而让行为习惯自动化的关键在于环境和重复的具体行为。
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果……那么……,即“如果出现某种情况,那么我就做某个行为”
另一个小诀窍:提高可获得性。
3)如何应对失败、不满和日常的不便之处
根据自我决定论,促进外部动力向内在动力转化有三个要素:自主感、归属感和胜任感。
四、孩子天生爱音乐,如何进行音乐启蒙?
1)提供多样的音乐体验
2)模仿唱歌和律动
3)鼓励孩子即兴表达
五、一支画笔打开孩子的多种可能性
1、事实一:孩子画画,是在探索手部动作。
有一个诗意的说法形容初学画画的孩子:“当宝宝第一次接触画画,他看到了时间和空间经过的痕迹”。
2、事实二:画得好的标准不是画得像
对孩子来说,他们不是为了画什么而画画,更多的是为了玩、为了探索。
3、事实三:乱笔涂鸦很有用
孩子有时会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个阶段的孩子画的不是画,而是她的情绪。
4、事实四:火柴人是认知发展的里程碑
六、电子产品:合理约束,巧妙选用
1、电子设备,能不用就不用
2岁的孩子是要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比如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味觉等来一步步感知这个世界的。电子设备只有一个平面,孩子跟屏幕的互动很有限。当孩子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时,他们能“吸收”和“反馈”的东西都十分有限。当孩子的大脑接收到的刺激不够时,也就不能充分发展。
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效果超过电子设备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载现实中,陪孩子玩游戏、给孩子读故事、带孩子去旅行这些都是在复杂环境中给孩子各种感官刺激,来促进他们形成思考。这样做确实比较耗时耗力,但是这样才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
屏幕上的动画片再好看,也不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陪孩子爬山、玩游戏、跳舞、打球,这才是促使孩子全面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
2、视频缺陷效应
研究表明,通过电子屏幕来学习的孩子,没有在现实中接受真人教学的孩子学得好。特别是对于3岁以下的小宝宝,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看视频学习不如在现实中的学习效果好,这叫视频缺陷效应。
建议3岁以下的孩子能少使用电子产品就尽量少使用,大一点的孩子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也不要超过1小时。电子屏幕后面对应的是一个虚拟环境,这个虚拟环境的刺激是有限的,是被特意设计成吸引人注意力的,而真实环境能提供给孩子更多、更丰富的刺激,特别是在和真人互动中得到的刺激。
我不担心现在小孩的智力问题,我真正担心的是他们的情绪里、运动力、创造力的发展,这些能力才是人类独有而机器不能做到的。
3、合力约束宝宝使用电子产品
1)限定时间。1岁半以下的孩子应禁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除非是和家人视频通话。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总共不要超过1小时,严格一些可以不超过半小时。
2)限定场景。就是说很多情况下完全不允许使用电子产品。比如吃饭,带小孩外出聚餐时,不能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玩具或者涂鸦本;在餐桌上大家既不许看电视,也不许看手机,就是一家人一边吃饭,一遍轻松地聊聊天,相互说说今天的事情,这才是孩子应有的家庭生活,也是她了解自己的家庭的好时候。
另一个场景是睡觉,在睡觉前1小时里,不许小孩玩电子设备。因为电子屏幕发出的光线跟自然光不一样,会抑制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
当然这也是对家长的要求。在家里设几个“无电子设备区”,如孩子的房间,房间里多放些绘本和其他的书,从空间、场景上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
3)提供替代方案。如果你平时不陪孩子玩,不带他爬山、踢球、逛博物馆,不培养他比较健康的爱好,那就算你禁止他看手机到小学毕业,到他上中学的时候,忽然接触到电脑,你猜会怎样?很有可能立刻产生网瘾。
电子设备本身不是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家长能否在生活中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家长要有意识地跟电子设备竞争。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
4、巧妙选择电子产品,让孩子边玩边学
选择电子产品的原则,就是避免电子产品的弊端,多利用电子产品的好处。电子产品的弊端,除了伤害眼睛、减少身体运动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容易让孩子失去联合注意。联合注意就是两个人一起注意同一样东西。联合注意是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的重要方式。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和现实世界互动,因为互动过程中才有联合注意。
选电子产品三原则:
1)多用互动性强的,不要被动输入
2)多用创造性强的,不要简单重复的。如平板电脑绘画填色、模拟弹电子琴;手机拍照、录视频、录歌,或者搜索怎么做手工等。重在增加输出。
3)要生活化的、实用的。如电子书、地图、儿童搜索引擎等。
七、如何保护孩子强大的学习潜能?
1、孩子是天生的学习机器
过去10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已经显示,孩子的学习和思维方式跟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非常相似,他们会用到科学的基本归纳,也会用到概率模型和贝叶斯推理的学习方法。认知科学家发现,孩子可以对抽象的因果关系作出惊人的准确判断,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甚至比成人还要强。成人很容易因为旧的经验对事情产生偏见,孩子却能很快接受新观点,把它们整合到原有的概念中。孩子其实是“理性和非理性、系统和随机的结合体”。
孩子早期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天生的学习者,避免让一些结构化系统化的教育方法误导孩子。
2、孩子不喜欢上学?给孩子6个爱学习的动力。。
认知科学家丹尼尔.威林厄姆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介绍了9个认知科学原理,提出相对应的教育孩子学习的原则。下面介绍6个重点原理。
1)人类天生好奇,但并不是天生擅长思考。
学习需要思考,但人类行动更多地依靠记忆。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常常沿用与上次做这件事相同的方式。这样能节约认知资源(省脑子)。
我们有时候愿意思考,是因为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脑会产生多巴胺,让人有快乐的感谢。但问题太难太容易都不行。
建议1:给孩子的问题要难度适中。
2)事实性知识比技能优先
推理、判断、问题解决等批判性思考过程,需要调用基本的背景知识。
如果长期记忆力存在的相关知识多,将有助于思考。如果工作记忆空间大,也将有利于思考。
建议2:尽早丰富孩子的事实性知识。阅读很有效,此外,参观博物馆、旅游、参加各种课外活动,都很好。
3)记忆是思考的灰烬
人的记忆不是他想要记得事,而是他思考过得事。
建议3:孩子学习的内容要有意思。
4)通过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大脑倾向于选择具体的知识
建议4:教育孩子时,多举例子,最好是跟孩子已有的经验有关系的例子。
5)要想熟练掌握,必须练习再练习
建议5:重复练习基本技能。(分散时间练习效果更好)
6)刚开始学一门知识与熟练掌握一门知识,认知能力截然不同
专业人士的思维方式与入门者的思维方式完全不是一回事。专业人士掌握大量背景知识,经历过大量练习,已经学到了深层的抽象技能。他们可以快色分辨出重要的细节,还可以把知识迁移到相似的领域。而入门者着眼于具体例子、浅层知识,很难进行知识迁移。
建议6:对孩子来说,更实际的目标是理解知识。让新手去模仿专家的创新方法并没有用处。
3、如何保护孩子的创新学习能力?
1)保持开放,少给结构性建议
如果想让孩子用油更强的学习能力,那么首先要给孩子开放性的空间去发现各种可能性。
给孩子玩具的时候,鼓励他多去探索、创造出不同的可能。让孩子解题的时候,多问“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跟他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把话说“死”,给各种假设都留一些空间。
2)多带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信息
孩子从观察中学习,他们大量地看、听别人的信息,如果可以给孩子提供多样的观点、不同的信息,他们样本库中的概率分布就会更合理。
随着孩子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要多带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信息,比如给他提供积木、画质等开放性更强的玩具;带他多出去看看,让他理解世界上存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给孩子读读百科全书等书籍。这样做一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二是帮助孩子把更多可能性纳入他的知识库中,使他对世界的判断更准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3)父母不是唯一的榜样
讲历史;读童话;看更广阔的的世界。寻找榜样。
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认知规律,给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环境和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