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情指数:9分
感恩
感恩
感恩
【金句】
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曹青娥在牛家庄生活了二十年后感悟的。)
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曹青娥在七十岁时对儿子牛爱国说的人生感悟。)
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曹青娥在七十岁的感悟挺多的。)
【下部,回延津记】
牛爱国认为在世上有三个人指得上,指得上是指遇到想不开或想不明白的事,或一个事拿不定主意,可以找他们商量。
1,冯文修。是牛爱国同学,从小学到中学都是。爸爸冯世伦。
2,杜青海。
3,陈奎一。
故事1,牛爱国爸爸牛书道与冯文修爸爸冯世伦。原本是朋友,每年一入冬做伴到长治去拉煤,为家里过冬取暖。牛书道大冯世伦两岁。两人在拉煤过程因为一口饭,导致没了朋友。
故事2,本因父辈是成了冤家,孩子之间也不说话,却因共同不能在家养兔,在外面一起养兔子成了好朋友。
故事3,牛爱国姐姐牛爱香,在镇上供销社卖酱油。谈过一个邮递员男朋友小张。小张和牛爱香谈吹了,原因是脚踏两只船,同时还和县城广播站叫小红的播音员也谈。就这一段被牛爱国同学李克智传闲话,到了上床打胎这一步。传家里人谁的闲话都行,唯独姐姐,因为姐姐对牛爱国最好。因此当李克智传姐姐闲话时,牛爱国打了上去,但因身高问题打不过,被李克智按在地上欺负,这时冯文修给了李克智一棒算救了牛爱国。
故事4,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牛爱国当了兵,五年后复员。冯文修因为是独子没能离开家,这五年里娶了媳妇,生了两个孩子。
故事5,牛爱国在部长当兵两年后认识了同样当兵的杜青海,不在一个连,因拉练认识了。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
故事6,退役后的5年内,牛爱国娶了妻子庞丽娜,也生了女儿叫百慧。是姐姐同事庞丽琴的妹妹。
故事7,陈奎一,牛爱国在长治修高速公路时认识的。是工地一伙夫。但这交情不如与冯文修,与杜青海一般,有事也不会找陈奎一商量。
故事8,牛爱国的妈妈叫曹青娥,就是吴摩西为了找私奔的老婆弄丢的巧玲。从河南被卖到了山西,中间经过三个人。这是曹青娥六十岁时经常说的一段经历,老曹买巧玲是媳妇作主,因不能生育,主要是和老曹弟弟堵气,因为他们总想着让老曹家过继自己的孩子继承老曹家产。
故事9,沁源县牛家庄卖盐老丁与种地老韩。老丁不爱说话,老韩爱说话,本不该是朋友却因共同爱好,深秋上山打兔成了好朋友。打兔子的习惯不同,却又有另一个爱好——爱唱上党梆子。后来却因孩子捡了一袋大洋没有分配弄了嫌隙。无巧不成书,这么一闹都知道老韩家捡了一布袋大洋被失主来要回,而失主恰是老曹。这么一来老曹和老韩成了朋友一处就是三十多年,老曹觉得沁源县不错,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这个村的磨香油老牛家,也就是牛爱国的爹。这一段也是六十多岁的曹青娥经常提到的一段。
故事10,曹青娥十八岁嫁到了沁源县牛家庄,在河南延津长到五岁,在山西襄垣县温家庄长了十三年。两人相处还得是时间考验,不然看不出一个人的好坏,同时第一感其实很重要,也要能抓得住。
故事11,曹青娥喜欢讲往事给牛爱国说,虽然牛爱国的哥哥弟弟妹妹也在,但不说,只对牛爱国说。讲到了她和老牛过不来,话说不到一起,结婚第二年吵架去找了当年同学的表哥侯宝山,人家也已结婚从面上看老婆孩子都有,且一家和谐。她没有打扰又回到了牛家庄。在十八年后去了延津,已物是人非,去找了当年贩卖她的老尤,没找到,最终回到了牛家庄,却得知自己的生爹是死在了当年的沁源县,而自己又无意当中嫁到了这里。
故事12,镜头又回到了牛爱国身上,媳妇庞丽娜出轨照相馆小蒋,被小蒋老婆抓到现场,又告诉了牛爱国,所有的关系里决策的事情,牛爱国都要问朋友,而最终自己却活在了情绪里。
故事13,牛爱国出走,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一个崔立凡,一个李昆。在崔立凡这里开车。开车路上经过一个饭馆也就是李昆的。在这个过程一来二去的和李昆的媳妇搞在一起,有点像当年自己媳妇和影楼小蒋在一起,当李昆媳妇希望他带她走时,牛爱国母亲病重救了他,让他有了离开沧州的机会。
故事14,曹青娥走了,庞丽娜想要回孩子,牛爱国发现这么多年他不了解自己的母亲。
故事15,牛爱国的姐姐牛爱香在母亲去世三个月之后结婚了,丈夫是宋解放,结婚那年56岁,其前妻在他55岁去世,有两个儿子且已婚生子。宋解放比牛爱香大14岁。前妻因两个儿媳妇打架,儿子也参与其中,上吊死了。
牛爱国的老婆庞丽娜第二次跟人跑了,这次是自己的姐夫老尚。因为牛爱国还未离婚,所以姐姐们都要他去找,又是一个轮回。上次出去找人是牛爱国的妈妈曹青娥和继父出去找吴香香。这次成了自己儿子出去找。(柯言慧语内心戏:真的是人生的活法来来回回就是那些种,是否有N+1种也需要看过千万种之后,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活法,或者是再创出第N+1种。)
故事16,牛爱国从找老婆到去了娘曹青娥的老家延津,再到咸阳找罗长礼(吴摩西),辗转中又想到在河北的章楚红,可能也是在经历中不断清楚自己想要的内心渴望吧。
【来自柯言慧语的感受】
启示:书读完了,对事件与事实有了不同的想法,我们看到的都是事件,到了每个人的表达就变成了带有自己观点的事实,而这个事实仅属于表达者,可能因为表达者有强的影响力所以就变成了大家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