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生鲜那点事
“货卖堆山”都这么做陈列,尤其是中大型超市,摆得货量那真叫一个多,生鲜类的水果和蔬菜区域,如果不推成山,就不是卖货,说出去不够丢人了,舍不得堆货,能卖了货吗?
传统的菜市场是这么做的,中大型超市也是这么做的,按理说,没啥问题呀?可是,我最近一直逛各大知名超市,美特好、永辉、沃尔玛和家家利,发一个特别明显的变化。
蔬菜和水果区域的陈列面积全部借用道具的方式,摆放蔬菜和水果,货量全部减到最低,最直观的例子,赣南脐橙的陈列是三个小框,每个小框里放10来个左右,蔬菜陈列也是平平的一层。
高峰时间的顾客也没有那么多了,也就是说,顾客越来越少了,我就在琢磨,蔬菜是刚需呀,是人们每天必吃的,人都去哪了呢?
反观,小的生鲜便利店,就是那种我们常见的夫妻店,两口子经营的一家店,一到做饭的高峰时间,小小的店里,挤满了人。
我家属于老小区,小区附近有两个小店,以前不卖蔬菜、水果和生肉,由于城市建设,路边摊看不见了,小店老板在狭小的空间里,简单装了几个小货架,放点蔬菜、水果和生肉。
一到中午十一点,人们就开始出来买做饭的食材了,小小的店里特别热闹,小店老板忙得不亦乐乎,人们都买些什么呢?
仔细观察,蔬菜、面食类、豆制品、凉菜、生肉以及调味料,几乎都是吃饭的必需品,每个人买的东西也不多,够中午吃就行。
家门口能买到的东西,绝不会跑到大超市,除非是大批量采买,像蔬菜和水果类,家门口买点就可以,现吃现买,新鲜还方便。
人们购物越来越趋向于“方便”了,能少走几步路,就绝对不会多走路,只要新鲜、口感还不错,价格差不多,就是这家店了,不愿意多走路,尤其是时间上紧张的人,更是如此。
因此,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这才是作为零售实体店,需要思考的事情。
让我想起零售大亨铃木敏文的一段话:
711没有竞争对手,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顾客不断地变化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