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和老公一起在老城的街道上散步,道路有些湿润,估计白天撒了几滴雨的,我们走在寒冷的冬季的傍晚,一幢幢老式的木头房子在晦暗的路灯下面显得格外的缥缈,影影绰绰的样子,这些老房子有上百年的历史,承载着我们童年的欢乐和记忆。然而走着走着,雨就稍稍大了一点,树上落下的一大滴水珠落在我的脖子里,冰冰凉的,在这寒冷的冬夜里让人徒生一阵孤苦的味道。马路上被灯光照耀的地面上可以看见密密地像米粒大小的雨珠子撒落、流散。在雨中更让人觉得冬季的寒冷已沁入骨髓,更是有一阵阵凉意袭来。于是躲进了路旁的一家陈旧的小店。
在昏暗的灯光里,我看清了这是老城里的那道独特而古朴的风景,里面堆着大量的包谷花、米花儿、瓜子、锅巴等等,全是店主自己做的,这些芝麻糖块、糯米球、包谷花球等等似乎只能在农村的街头叫卖的,却一直屹立在此处,让人总不免回想起过去的种种。小时候,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有这么些年货让你大饱口福的,记得有一年到农村去过年,还亲手跟同学一家人做红薯糖、到街上去炸包谷花、推磨磨出黄豆面儿、糯米粉,感受到和城里不一样的热闹。特别是那个炸包谷花儿的情形总是栩栩如生,仿佛还在眼前。那位大爷将一个粗大而又很长的布袋子向路边铺开,在火炉上旋转了一会儿的、密闭的、长得像腰鼓一样的土锅就要开盖了,大爷将锅口对准袋子,并打开了,此刻只听“嘭”的一声巨响,炸开花的包谷裹挟着巨大的气流冲向布袋,原本松垮垮躺在地上的布袋一下子就膨胀、变大,一个巨大的圆柱子突然出现在面前,让人诧异、惊喜不已。随着热气渐渐消散,布袋子又恢复原状了,大爷从布袋里取出炸好的包谷花儿,香香甜甜、香脆酥软,趁热特别好吃。这让人震撼的画面一直留存在自己童年的记忆里,让我深深怀念那时单纯的快乐。只不过这些我们童年最喜欢吃的零食如今早已被妙脆角、巧克力、跳跳鱼等等所取代,孩子们早就不喜欢吃我们那年代的零食了。即便是爆米花现在的做起来挺容易的了,但米花上有层奶油,味道总不是我们喜欢的那个味,腻人,但是孩子们都挺热爱的。看个电影就一定要一桶这个,显得特时尚。
我们在小店里买了两斤现炒的瓜子,这种瓜子不像超市里的包装好的一小袋的瓜子,一点都不香的。这种瓜子是在碳火上和着沙搅拌着一起炒的,一锅铲一锅铲地炒出来的,香脆可口。在闲暇的时候,我总喜欢磕着瓜子看着小说,当一本书读完时面前也堆起一大堆的瓜子壳。有时候就是嗑瓜子,什么也不干,只是在阳台上看眼前“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夕阳西下的美景,感觉此刻才是人生中最美妙的瞬间。记得孩子小的时候,我和老公带她在凤凰山去爬山,我总是走在后面磕着瓜子,虽然我会把瓜子壳收拾起来一并扔到垃圾桶里去,但是,那嗑瓜子的形象实在太有失风范了。他们父女两常常批判我的这种行为,于是,有许多年我未曾在大街上干过这样的事情了。只是以前由于太过喜欢嗑瓜子导致我的门牙已经被壳出了了许多小缺口,像锯子齿一样,留下了永恒不灭的记忆。以前看过一篇关于吃瓜子死人的报道,把我吓得不轻,不过后来仔细研究这事,实际上瓜子并不是有毒,而是恰巧这位失恋的年轻男人一口气吃了两斤的瓜子,在此过程中越想越气,转不过来弯,可能像周瑜一样,是被活活气死的。所以,吃瓜子的群众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能让人乱扣帽子、乱贴标签。
老城里面还有这么多保留着我们旧时记忆的东西,它让时光停留在那最动人心弦的一刻,让匆匆岁月的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