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8日,经过近十个月的改造升级,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重新面向公众开放了。6月3日,我第一次参观这个展览,领略了全新的展览形式,看到大量新展出的珍贵文物——
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展从2008年对外开放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成为展示陕西历史的绚丽名片。但是,在过去的十年里,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展厅面积狭小、参观线路不畅、光线过于昏暗等因素逐渐暴露出来。
如今,新开放的基本陈列,最大限度地利用展厅的空间,展出了很多新发现的珍贵文物。在展厅中,漫步一圈,我们会看到哪些新面孔呢?
1、文明摇篮
从距今约115万年的蓝田猿人开始,这里展示了陕西史前时期的考古发现,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部分,以各类石器和陶器为主,大荔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重要的遗存,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在旧石器时代,新增加了有关龙王辿遗址的内容。它位于宜川县壶口镇,紧邻著名的壶口瀑布,这里发现二十多处用火遗迹,以及两万余件石制品和一些动物骨骼。其中,石磨盘平面呈长方形,周边琢打成形,中部有因研磨使用而形成的凹痕,应该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可以看到大量杨官寨遗址和石峁遗址新出土的文物。其中,杨官寨遗址先后入选2008和2017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石峁遗址入选2012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且均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展出了两处遗址出土的众多陶器,最显眼的是一件覆盆状的陶器,它出土于杨官寨遗址,侧面镂空出一个人脸,眼睛、鼻子和嘴巴清晰可辨,酷似现在流行的QQ头像,所以很早就成为了“网红”!
在展柜的角落里,摆放着一件外观奇特的陶器,大体呈圆柱形,顶端有一个圆孔,酷似男性的生殖器,所以被称为“陶祖”。它出土于杨官寨遗址,体型较为硕大,反应了人们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证明社会逐渐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这里还有一件头部残缺的鹰形陶器,出土于石峁遗址,高约0.7米,脖子前伸,展翅欲飞。它原本在一大片“弃置堆积”中,经过仔细地清理和拼接,才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从造型与结构上来看,鹰形陶器肯定不是实用器,可能与王权或宗教祭祀活动有关。
除此之外,这里还展示了一些其貌不扬的文物,如残破的陶砖、筒瓦和壁画等。但是,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构件,它们的历史意义非常的重大,无疑是中国最早的相关物件,也是当时最重要建筑上面的装饰物。
2、赫赫宗周
从“凤鸣岐山”开始,这里展示了先周、陕西商文化和周王朝的历史。作为西周国都的丰镐遗址,拥有丰富遗迹和遗物,展示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
这个部分增加了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周原遗址出土的石磬,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的玉器和金器等珍贵文物,以及两块写有文字的甲骨,内容分别为占卜田猎和卦画。这三处遗址分别入选了2005年、2013年和2015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介绍关中商文化的展柜中,新摆放了一件商代的圆鼎,出土于宝鸡扶风县的任家村,内壁铸有两列七字铭文,提到了一个叫“女丧”的人,所以这件鼎被称为“女丧”鼎。这个字很奇怪,由“女”和“丧”组成,根本没有办法打出来,我只好这样表示了!
在展厅的角落里,还新展出了一件善夫山鼎,为西周晚期厉王时期的器物,出土于咸阳永寿县的好畤河。立耳,圜底,蹄足,口沿下饰一周重环纹和弦纹,内壁铸有121字的铭文,其中“惟三十又七年正月初吉庚戌”,乃已知西周金文中纪年最高的一例。
3、东方帝国
从多次迁都,到定都咸阳,再到统一六国,这段历史虽然不长,但是让人荡气回肠。除了引人注目的兵马俑,这里还展示大量风格独特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表现了秦帝国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这里新增加了秦都雍城遗址、雍山血池祭祀遗址、神禾塬战国秦陵园和秦始皇帝陵陵园新出土的珍贵文物,以各种不同风格的瓦当最具代表性。其中,秦都雍城遗址主要出土的动物纹瓦当,神禾塬战国秦陵园出土了大量云纹瓦当,秦始皇陵园出土的大型饕餮纹瓦当,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秦人不断发展的历史。
其中,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入选了2016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是秦都雍城郊外的皇家祭天遗址,从秦代一直沿用到汉代时期,祭祀坑出土了玉人、玉璜、玉琮、玉璋、玉璧等残片,以及各类青铜车马器和小型木车马等2000多件组。
4、大汉雄风
通过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的汉代文物,展示了汉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彰显了大汉民族开放进取和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这里可以看到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皇后之玺、鎏金铜蚕、金饼等众多的珍贵文物。
但是,这里新增加的文物并不多,以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出土的文物为主,包括青铜钟、“卫将长史”封泥、车马饰件等。这里可能是西汉富平侯卫将军张安世的家族墓地,不仅有大墓、夫人墓、从葬坑、祠堂等主要建筑,还有兆沟、道路和排水等的辅助系统,入选了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一件造型奇特的双口鎏金刻铭铜扁壶,以及出土于汉高祖刘邦长陵遗址的“长陵西神”和“长陵东当”文字瓦当。它们原本深藏在博物馆的库房中,现在终于有机会与大家见面了!
5、冲突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政权更迭,北方少数民族在陕西角逐,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在冲突中融合。这里通过少数民族风格的文物,以及精美的佛教造像,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可惜,在这个展厅里,我没有看到一件新增加的文物。
6、盛世气象
隋唐盛世,气象万千,这里是陕西历史最辉煌的一页,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最重要的展厅。通过唐三彩、金银器、秘色瓷等典型的文物,展示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一窥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会,以及隋唐文化所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过去展览的基础上,增加了专门介绍唐代帝陵的部分,补充近年来唐代帝陵和墓葬新出土的文物。在展厅的中央,安放着武惠妃墓出土的石椁构件和壁画,尽显唐代皇家墓葬的大气磅礴和雍容华贵。
在展厅显眼的位置,摆放一件巨大的鸱尾,周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可以直接零距离地欣赏。它出土于渭南蒲城县唐睿宗李旦桥陵的南门西阙遗址,体型巨大,较为完整,在唐太宗的昭陵和唐玄宗的泰陵也出土过类似的鸱尾。
展厅中还有一件彩绘陶腰鼓,出土于桥陵旁边让皇帝李宪的惠陵之中。腰鼓的中间较细,两端喇叭形张开,泥质红陶,身施白衣,表面描绘花朵图案。据说,玄宗兄弟五人,皆通晓音律,他们聚会之时,各持自己擅长的乐器,长兄李宪善于吹箫,玄宗则击鼓合之。或许,这件随葬的陶鼓,见证了玄宗和李宪的深厚情谊。
在展柜中摆放的大量陶俑之中,我无意间看到一批渭南潼关县税村隋代壁画墓出土的六件陶俑。它们均为立俑,根据帽子的不同,可以分为笼冠俑、小冠俑、风帽俑、幞头俑,以及持盾俑和军卒俑等。目前,普遍认为这座墓是隋文帝杨坚长子杨勇的墓葬,代表隋代较高级别的墓葬水平。
除了以上墓中出土的冥器之外,这里还新展出了一些隋唐时期的实用器,如西安市南郊曲江池村出土的六曲漆盒和银平脱双鹿纹方形盒,虽然已经千年,但是光亮如新;2011年征集的提梁银茶笼,乃盛放茶叶的器皿,法门寺地宫也曾出土过一件。
7、文脉绵长
在基本陈列的结尾处,展示了辉煌的唐朝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以青釉提梁倒注壶为核心,这里展示了一大批耀州窑烧制的瓷器,让人目不暇接。
如今,这里又增加了咸阳彬县冯晖墓出土的彩绘砖雕,西安蓝田县吕氏家族墓出土的奇珍异宝,咸阳报本寺塔地宫出土的金棺银椁,西安西大街改造中出土的儿童陶俑,以及民间捐赠和公安局移交的大量精美文物,使得这个展厅成为基本陈列中文物增加最明显的一个地方。
在“陕西古代文明”新展中,总共展出三千余件套文物。其中,新增加的文物共计186件套,我在这里介绍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它们大多来自近十年陕西的考古新发现,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的孕育、产生、发展和鼎盛,以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奉献。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陕西历史博物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