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快乐地学习,学习的快乐。有什么不同?快乐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状态,而不是全部。哪些学习容易快乐中实现?感兴趣的!哪些学习不容易快乐?
2 社区不就是我们曾经的村庄吗?社区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举全村之力教育孩子,不正是此意?
3、美国的童子军和中国的少先队,有啥异同?
中国少先队与美国童子军教育活动比较研究
【摘要】:中国少先队和美国童子军作为中美两国最主要的少年儿童组织,是两国青少年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中美两国少年儿童组织的发展历史中,少先队和童子军都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国家的动荡与和平时期的高速发展,并在不同的阶段组织本国的少年儿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了既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各种教育活动,为国家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尽管少先队和童子军都起源于战火,在教育功能上都是填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但在后续的发展上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少先队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实行全童入队,以学校教师队伍为主,社会辅导力量为辅,活动形式与学校教育工作相配合,以班级为单位建设中队,组织活动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童子军划分不同的阶段也是以年龄和年级为参考,但在招收队员时采取了自愿入队原则,适龄儿童自愿参加参加幼童军,以家庭活动和户外活动为主,在家长和童子军成人志愿者的指导下开展活动,活动内容实践性强,以生存教育为特色。尽管二者在入队原则、活动内容和辅导力量上的选择有所不同,但在集体建设、队员激励机制等方面又选择了相似的办法,并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比较两国少年儿童组织之间教育活动发展历史、辅导人员、集体建设、活动内容和激励机制五个方面的异同,并结合少先队改革提出的要求,对我国少先队的发展提供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4、我的朋友圈里,都有哪些朋友?
B
今天听丁毅赫的妈妈,郭丽丽女士的家庭教育分享的非常棒。
她认为,家庭教育是什么,是替、教、陪、让吗?对于替,她讲到几个生动的例子,希望大家不要包办代替。是啊,经常看到孩子们的书包被父母背着,孩子空着两只手优哉游哉地走着,显然是大人太心疼孩子了。
于是,我的今晚文章主题就有了。你替孩子做什么?
突然想到了今天的少代会。更应该写,怎么对待这990条建议?
C
家校合育在双语(28):你的建议,校长回复了
一张意见征求表发下来,请你提建议,出主意。之后,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你提的意见,石沉大海,没有任何人回应;
二,你的意见被全部或部分采纳,并且在大会上宣读,肯定你的建议有价值。
前不久,学校大队部向各班级下发了百余份意见征求表,回收上来的不仅仅一大摞写满了文字的提案,更是同学们对这个学校的感情,一种“想让这所学校变得更好”的真实想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责任感。
陶行知先生曾经在《我之学校观》中讲到,
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国家大事、世界大势,亦必须师生共同关心。学校里师生应当相依为命,不能生隔阂,更不能分阶级。人格要相互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
前不久,看到清华大学石中英先生一篇题为《教师育人需要有社会素养》文章,他提到,
教师要有社会素养,如果一个教师缺乏基本的社会素养,在社会事实和社会问题的认识上很幼稚,那么,他既不能回答学科学习的目的和教育生活的目的,也不能回答学生成长中有关各种社会问题的关切,更不能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向着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
对于这些十岁左右的小学生来说,几十年后中国社会建设者的主力军们,基本的公民素养从何时开始熏陶、锻炼呢?很显然,从对身边人和事的关注,并贡献自己的建设性力量和智慧开始。
首先,是对他们的意见给以正面回应。
孙烨校长将990条建议做了分类,分为学习、生活、环境和活动四大类,对普遍性的建议做了逐条答复。
一位同学提出,升旗仪式上讲故事的总是宋主任一个人,希望请更多的同学也上台来讲。多好的建议啊。我们只想到了宋主任是一位善于发现校园美好,讲故事声情并茂,却没有想到让更多的同学也上台分享。这个要改,要让更多的同学上台分享。
一位同学提出,医务室离教室太远了,不方便。 因为宿舍的存在,医务室主要服务于夜间生病的学生,如今,走读生越来越多,的确应该在教学区附近设置一个白天使用的医务室。校长说,这件事情在11月上旬就要完成,请大家放心。
还有同学提出,希望成立学校的志愿者组织,让更多的学生增强公益心。多么好的建议!德育处、家委会近期就要把这件事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讨论,让以前自发的、零散的志愿者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从孩子们发光的眼睛里,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力量,一种被信任的、被肯定的自豪,一种参与学校公共生活的喜悦,这些,不都是未来社会治理的试验田吗?
聪明的你有没有发现,你怎样对待他人,他人可能就会怎样回应你,你对他人微笑,他人会微笑待你,你礼让他,他也礼让你,这是多么简单的“力和反作用力"的道理。
这条相互爱和相互尊重的规则,在儿童世界畅通无阻,在成人世界常常因人性的禁锢开始变形,大家好像不能接受无条件的爱了,以至于处处在“爱、尊重”的前面设置过多的前提,有些前提是那么功利,那么丑陋。
学校是一个儿童汇聚的大集体,是儿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孩子带着家庭的烙印与他人朝夕相处,有冲突,有交融,有接纳,有分歧,这些经历伴随着他们成长,有阳光和雨露,也有冷风和阴霾,仿佛四季转换,万物有常。
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只有成人真正把孩子的事儿当回事,孩子才会把成人的话当回事,你们这些大人,不是说了很多遍“身教胜于言传”吗?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