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冬天随最后一片叶子悄然落幕的时候,对故乡的思念便又不知不觉爬上了心头。在全民抗击新冠病毒的日子里,太阳在静静的升腾和落幕中交替,目光在焦灼的斗室和天空中徘徊,心情在漫长的感动和恐惧中折磨,日子就这样在希望和失望之间燃烧。很累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流行疾病,在让一些人焦灼、失望和无奈的同时,却让更多的人清醒、奋起与抗争。祖国母亲病了,做儿女的只有更加紧紧地抱着她。死生契阔,休戚与共。我们不得不暂时停下了匆匆的脚步,不再望向远方,而在这漫天风沙中,寻找有温暖的地方。人类面对自然,再一次显得渺小。
没有不到的春天。事实上今年的春天已经来临。坐在临窗的茶台旁,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一边品茶,一边仰望窗外长空万里。如此良辰美景本应是欢乐忙碌的日子,却让贪婪的人吃出了个整体急刹车。在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年假里,很多人陷入了沉思与回望,自由和安全再一次显得弥足珍贵。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欢乐的向往成了许多人消遣时间的主旋律。
世界原本是和谐的,前提是要互相尊重。毕竟存在都是合理的。故乡就是这和谐世界里的一个缩影。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敬畏自然、善待万物、礼尚往来、耕读传家,为他(她)们赢得了一个自由、安定的生活空间。那斑驳沧桑的水池和枯枝缠绕的大槐树就是这多彩多姿、赤朱丹彤田园生活的完整记载和详实印证。很多时候,对故乡的记忆就是一池春水、一树乡愁。
在这个令人揪心特殊的年假里,儿时过年的情景不断浮现在眼前。
(二)
过年是农村孩子们最幸福的一件事。在儿时的记忆里,过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分量。新衣服、新鞋子、吃肉、放炮、要压岁钱、走亲戚,哪一件都是平时可想而不可及的事情。
腊月二十三到了,上小学五年级的田力早早地起了床。按理说放寒假了终于能睡睡懒觉了,可他却像平日里上学时那样,精神头依然十足。农村的早饭要到九点以后才吃,大人们起床后,男人们农忙时到地里干干农活,农闲时到巷道里谝谝闲;女人们则在家里操持家务准备早饭。
奶奶永远都是家里第一个起床的人。每天早晨,那洗洗刷刷、烧火扫地、擦桌子洗碗的声音,早已成为孩子们睡懒觉的催眠曲。那美妙的滋味,真的比任何声音都让人舒服。“官祭三,民祭四”,说的是祭祀灶王爷的时间。田力家一直都是在腊月二十三祭灶,奶奶说图的就是希望家里多出几个当官的人。
有人说过了腊八年就开始了。但孩子们心中的年都是从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这一天开始的。奶奶已经打扫完院子和伙房,并在灶台上贴上了灶王爷的画像,两边还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吉利贴。“起这么早干啥”奶奶问他。“出去转转”田力说。“巷里又没人”“我摘点皂角去”。“噢,好,那你多摘点,今天要洗衣服,早点回来”。
山里冬天的早晨是很冷的。但心里有事的田力一点都没有感觉到。他和奶奶已经形成一种默契,不管是奶奶问他,还是他主动告诉奶奶,临出门时都要让奶奶知道一下。最后一句永远都是奶奶的叮嘱声。似乎只有这样,他在外边无论干啥都能理直气壮心安神定。因为他知道,奶奶在时刻牵挂着他。
简单地活动了几下身子,把勾廉往腰间一别,他蹭蹭地就爬到了皂角树的树顶。田力家屋后的这棵皂角树是故乡村里最大的一棵皂角树,一到秋冬树上就挂满了成熟了的皂角。农村人洗衣服买不起肥皂,皂角就成了最好的洗涤剂。随着来年立春的越来越近,树上的皂角被人摘的也就越来越少,要想摘到皂角就要爬得越来越高。
田力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爬得很高的人,一到秋冬季节找他要皂角的人很多。但今天,田力给奶奶摘皂角是假,真正想送给的人,却是从省城随父母回村里过年的运强和运娥。他俩是志强(田力的同学和最好的玩伴)的表弟和表妹。昨天在后巷,第一眼看见运娥时的震撼和刺激让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长这么大他没有见过长这么漂亮的女孩。那干净整洁的衣服和白皙文静的脸庞,举手投足间十分优雅,让他第一次尝到了啥叫激情和单相思。
吃过早饭,田力将摘好的皂角给奶奶拿了一点外,大部分给运娥送去。为避嫌他叫上了志强。“田力哥,我昨天就是那么一说,你还真的这么快就送来了。”“小娥(他也学着志强这么叫她),今天是打扫灰尘和洗衣服的日子,你们城里人爱干净,你就拿去用吧,不够我再给你摘。”“嗯,好吧。”接过皂角的那一刻,运娥朝他浅浅地笑了一下,脸上泛起微微红光。
这一幕永远定格在田力的脑海里。
祭灶之后家家户户开始了蒸花馍。奶奶蒸花馍的技术在全村有名,蒸出来的花馍又白又虚(弹性大)又好看。邻居的阿姨阿婶阿奶们闻风而动,三三两两地过来与奶奶一起捏花馍。一边交流技术,一边拉拉家常。奶奶储存花馍也有绝招。她将蒸出来的花馍放在案板上凉透之后,一层一层地叠放在门口的一个空水瓮里,然后拿石板盖严实。这样储存的花馍能放1到2个月,吃的时候仍然是既不发霉也不发硬。
这些天田力象打了兴奋剂一样浑身骚动,总想找机会和运娥兄妹俩玩。只要有运娥在,他的话就特别多,本事也就特别的大。运娥对啥有兴趣,他就顺杆子往上爬,尽力地去表现。在老槐树下他给运娥讲《七侠五义》《欧阳海之歌》《欢腾的小凉河》《艳阳天》《青春之歌》等他所看过的小说;在村外的老树林他蹿到十几米高的枯树上为运娥掏麻雀蛋;在村后的悬崖边他为运娥采摘了一布袋干酸枣;在水池的冰面上他给运娥表演自创的溜冰技术......。
他和志强领着运娥和他哥把故乡能玩的、好看的都折腾了一遍。几天下来,运娥已经彻底被田力征服了。在她眼里,田力哥就是一个啥都会干、啥都敢干的英雄豪杰。田力更是把运娥当亲人看待,奶奶炸的茶果、散子和打制的点心、夹沙糕他都经常拿给运娥和他哥吃。直把运娥、运强吃的满脸堆笑、连连叫好。
除夕到了,田力的父亲到镇上买了一个猪头和一副猪下水,到外村割了五斤猪肉,还杀了自家养的两只鸡。他常说,宁穷一年,不穷一节。田力的母亲为他们姊妹几个准备好了新衣服新鞋,放在炕边。白天里,父母亲将所有的肉清洗干净,到了晚上一家人便开始煮肉包饺子熬年。这时候人们开始说话低声细语,走路蹑手蹑脚,取东西慢拿慢放,谁也不敢骂人、说脏话和不吉利的话,因为都怕影响了来年的运气,沉浸在对即将到来的一年的美好憧憬中。
上午田力和运娥在一起玩打沙包游戏时,运娥突然告诉田力晚上放油灯的时候要许一个你最想实现的心愿。田力知道,故乡有在除夕子夜时分在水缸里放油灯的习俗,老人告诉他(她)们,放油灯时如果许个心愿,以后一定能实现。女孩子心思细,也许是在和田力闹着玩,更有可能是想试探田力的心思。
田力带着弟弟妹妹们先是把对联、斗方和对子贴好,又分头帮着大人准备好柴火、青菜等当用物品。在等待吃年夜饭的时间里,他给每个弟妹分配好第二天玩耍时要放的鞭炮和叽叽眼。
田力的父亲在招呼着熬猪头;母亲在给猪肠里灌注剁碎后的莲菜、红白萝卜和豆腐,这样蒸出来的肠子切成片后很好吃;奶奶在包着红萝卜鸡蛋饺子并用红白萝卜片焯软后凉拌了一个凉菜。子夜终于到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完年夜饭后,田力便带着弟妹们在水缸里放油灯。灯是由红萝卜切成段、中间挖个坑放些食用油、然后在油里放一根灯线做成的。当然了他没有忘记在放油灯时许下自己的心愿。
初一的早晨,故乡的一切都可以用“新”和“干净”来形容。每个人都穿着新衣服,脸上洋溢着笑容,巷道庭院家户里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自行车洗衣机各种家具擦洗的锃光瓦亮,人们说话办事咬文嚼字彬彬有礼,目光所及,一切都是那么静美与和谐。
吃过早饭,大槐树下聚集了大量的人群。女人们聊吃聊穿、叨叙家常;男人们互相拜年、谈天说地;小孩们燃放鞭炮、蹦来蹦去。田力给运娥、运强和一帮子小伙伴们放了几个二踢响,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实力。因为这种炮仗只有一些大人们才敢放。运娥今天穿戴的越发楚楚动人,整齐的短发、桃红色的脸庞、修长的身躯再配上贴身干净的城里买来的衣裳,简直就是仙女下凡。
“田力哥,你昨晚许的心愿是什么?”“我一定要考上城里的学校,做一个城里人。你呢?”“我希望我能经常到农村来,和你玩耍。”多年后,田力果然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当他安顿下来适应了环境之后,按照志强提供的地址,找到运娥家的时候,运娥的哥哥运强告诉他,前些年运娥到一个县城插队后认识了一个家在农村的县委宣传部的干部,结婚后就留在了哪里。“那知青回城的时候她怎么不回来?”“那时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况且她丈夫又不是知情不符合回城的条件。”
“哎,这真是一语成真。我到了城里,她却到了农村。”田力无比懊恼地心想。后来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告诉他,当人生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候,潜意识很重要。田力的潜意识是考学进城,运娥的潜意识是乡下好玩。虽然两人许愿时的初衷是想走到一起,但结果却是南辕北辙、各奔东西。“看来是自己表现的太殷勤了,误导了对方。”田力反思道。
这是一份最原始、最纯洁的童贞,只可惜离他越来越远了。
故乡水池里的冰融化了,大槐树的叶子也开始变绿了。池水恢复了往昔的喧闹,捣衣声、说笑声、打闹声依然如故;古老的大槐树也仿佛又焕发了生机,在微风中绿影婆娑,在阳光下五光十色。遥知兄妹登高处,遍寻村舍少一人。一切依旧,只是大槐树下多了一个时不时回乡寻梦的异客游子。
(三)
那一年
刚和你相见
你就已走远
如此匆匆
来不及看你的灿烂
那一天
相约的心愿
你我都实现了
转身却成了诀别
还没有花下牵手的浪漫
却已是暮色阑珊
邂逅竟如此短暂
那一刻
我在槐树下望眼欲穿
曾经的誓言如流星在水面划过
留下长长的思念
来不及拥抱你的温暖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扬起希望的船帆
你的出现不会是枉然
你绝世的温婉
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
你精美的掠影
氤氲出我的柔情和伤感
生命处处洋溢着你的烂漫
眨眼的功夫
你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痴痴的追赶
也抓不住你远去的衣衫
只是苦了这童稚的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