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三月,省内几所著名的高中将陆续自行组织考试,面向全省招考初三的尖子生。这实际上是为高一的招生作准备。这也是惨烈的生源大战的开始,本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这几所学校基本上都不考语文。我不知道这是他们一贯的做法还是受近些年几所高校——其中不乏所谓的十大名校——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的影响或启示。
人都是很现实的,在浮躁而急功近利的当下更是如此。学校、家长、考生都很现实,长期以来,语文就一直被认为是不拿分的科目。数学高考考生可以考140多分,甚至满分,英语也可以考140多分。你听说过语文有考140分的吗?120多分就已经是很高的分数了,全省都没有几个。若干年前有算标准分的做法,后来也就无疾而终了。
人们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数学、英语等科目固然能考高分,但是考生花的时间也是最多的。语文考的分数固然不高,但是考生花的时间要少得多。花的时间少,考分不高,考分不高,就越不重视,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学校到高三删减语文课时的做法已经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整个高中阶段不按课程标准开足语文课的现象也不鲜见。
从母语很重要、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等大道理的层面去非议甚至谴责上述种种做法无关痛痒,从现实的层面去剖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能减缓语文教学加速边缘化的趋势。
语文教学的边缘化根子自然也在高考。语文高考为什么考不了高分?这与语文高考试题不无关系。
高考语文应该降低试题难度。应该真正做到不考偏题、怪题。特别是古文——普遍认为高考语文古文最难,考那么难有什么意义?绝大多数考生在大学里学的专业和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与古汉语沾不上边。还有作文应该性尽可能给高分。有关方面也鼓励阅卷的老师给高分,甚至是满分,而实际的情况却是,为了赶进度,大都给基本分、“保险分”。为了减少作文分数的误差,又规定,一篇作文需经三个人批阅,分数相差5分以上的,要重新批阅——恰恰是这个规定导致大量基本分、“保险分”的出现——哪有那么多时间重新批阅啊?!基本分、“保险分”的大量出现导致作文高分难见,作文分数拉不开档次。
总之,降低高考作文难度是破解语文教学边缘化困局的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