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上流行着这样的成功学: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任何人。但斯多亚学派的哲学家们却不会这样看,要是生活在今天,爱比克泰德听到这样的话大概只会呵呵了之。
斯多亚学派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一个是罗马的皇帝、《沉思录》的作者奥勒留,一个是罗马的奴隶爱比克泰德。在两者中,前者又深受后者的影响,奥勒留还自称是爱比克泰德的“私淑弟子”。
爱比克泰德是奴隶出身,在那个自由只能卷缩在灵魂的岁月里,他必定过得非常艰辛。而这种艰辛反过来也磨练了他。
他的格言是:忍受和克制。
有一个故事很能体现爱比克泰德那超常的忍耐。由于另一个奴隶的失误,爱比克泰德曾被狠狠地拷打,以至于他受伤的腿无法痊愈,此后只能跛行。这个故事还没有完。爱比克泰德的腿折了后,他告诉他的主人,人的腿在这种拷打下可能会折断。主人根本不予理会,而当他的腿最后竟也的确被打断后,爱比克泰德说:“看吧,我早就告诉过你。”他接着说,“在磨难痛苦中,我是最自由的。”
后来他确实自由了,还成了著名的教师,拥有自己的学校。被罗马皇帝图密善驱逐出罗马并不能减损他d的魅力。通过他的学生阿里安的课堂笔记,他的思想继续流传后世。罗马的士兵上了战场会把他的语录或手册随身携带,可见这位通过天命找到宁静的哲学家,影响早已超出了学院派的范围。他本人也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后对西方伦理道德学说的发展作出最大贡献的哲学家,是真正集希腊哲学思想之大成者”。
当然,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已不会遭受这位奴隶哲学家那样极端的处境,但他的哲学依然对我们获取长久的幸福和内心的安详充满启示。对于爱氏哲学的现实意义,《心理学的故事》的作者墨顿.亨特曾这样说:”爱比克泰德的思想,预示了时下主要的一种心理疗法背后的理论:‘天灾人祸不足奇,想不开才出问题。’爱比克泰德关心的焦点是找到一种忍受人生的办法。
爱比克泰德说——
扰乱人们的不是客观事情,而是人们对客观事情的见解。
任何事物都有特殊的自然法则,当你学会了区别和分离事物,你就会明白,事物的本身是无关紧要的,我无法掌控外物,但我能掌控意志。
在生活中,一些事情是我们能控制的,一些事情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所以我们需要一种理性的能力,让我们既能思考自我又能思考万事万物……
在这位饱经世事的质朴哲学家眼里,我们生活在这世上,都是囚徒,而且被囚禁在现世的肉体之内。因此我们只能控制我们所能控制的,对于超出我们能力之外的,则欣然接受。与其贪婪外求,不如将“思考转向自己身上,发现你早已形成的观念。”在此,爱比克泰德比莎士比亚早N多年以戏喻人生:
记住,在一场戏剧中,你的工作就是演员,遵从作者已经选定的一种类型:如果是短的,就演短的;如果是长的,就演长的;如果他希望你去扮演一个穷人,你就自然地演好这个角色;……因为这是你的职责,演好被给予你的那部分内容,不要去选择属于别人的部分。
爱比克泰德深谙人性的弱点,因此告诫我们不要投机取巧,不要奢望奇迹。如果你想寻求更伟大的东西,记住不要试图通过较小的努力而获得它们。万物都有一个明确标记的代价。拥有健康体格的运动员也许要通过放弃更通识的教育或完整的社会生活,来为训练和严守纪律付出代价。当你不必“拍马屁”而在家享受家庭生活时,办公室里那些有野心的职员为奉承老板,工作到很晚而付出了代价。
爱比克泰德说:如果你不付出以作为那些销售物品的回报,如果你希望不要任何代价就获得它们,你将会变得不公正继而变得贪得无厌。现代的情况似乎正是这样:得不到的越想要,得到的毫不珍惜。一项对人类境况的调查已表明,我们中的许多人太过于想要努力控制自己无法掌握的事情,却忽略了那些我们应当掌握的领域: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一项内在的工作,真正的幸福就隐含在里面。对于爱比克泰德来说,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应成为明智之人,因为明智之人是宁静安详的人,他们勇敢且极负责地生活着,他们明智地接受已发生的所有好的或坏的事情,不会变的痛苦或伤心,也不会求助于扭曲或否认这些事。
也许能够最好地证明爱比克泰德哲学价值的证据来自于那些遭受过极大痛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