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的及时反馈,是强效药,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是毒药。延迟满足才是让人精神饱满同气色红润般的持续健康下去的方法。
前天去乡下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摩托车师傅知道我要去的地方后,慢慢的一句话不说载着我往前走,雨后的路面湿滑,水和泥是一样多的,几个月没来坑也多不少,我也是喜欢摩托车的,坐的很认真,仿佛自己在骑,因为我没有着急赶时间在心里嘀咕,要是我来开,肯定能快一点,稳一点。
没有这样的心态,适应了慢悠偶有震动的前行节奏,我把注意力放在了一片片稻叶翠绿,稻谷圆鼓稻壳开始泛黄的稻田。
中秋时节,也是稻田收获,稻场忙活的时分,但在这里没有看到一块收割后空着的,因为种植条件远不是我老家山脚散落的田地能匹敌的。
印象里是选择中稻的结果,常德乡下一般种两季,早稻和晚稻,我看到的是正在成熟的晚稻。
不进行就到了,尽管稻田依旧在眼前,可惜心情换了,我要去见家人。
听妹妹说话,聊到读书,她说《小说课》和解忧杂货铺好看,还买了老师推荐的120元18本经典名著,老师全凭学生意愿,她觉得很好就买下了。
从初中喜欢看神话小说,大本的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传记,将军生平;到高中是就看看青年文章,看教材看题目;进入大学的前三年,去图书馆借了4本书,三年一本没看完;后两年呢,近乎疯狂的看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
喜欢上读书,每天都要读,是我做的最正确的选择,放弃了那些对自己无意义的成本。
看的快和多,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仿佛多量的速效的安全感补充剂。
手机里记录的已读书目,日益增多,这样的方式对于个人成长,觉得没有太大的作用,读书的收获比不过听书的深刻,对比每天听本书解读的书里的核心内容,我完败。
接下来不会买书了,1年100本书的目标也不会再调整数量,第二遍读完也算一本,一本书读个一百遍,也算一年完成了一百本的目标。
书里给的及时反馈成为自己的,算是合格的读到了,关于写读后感,我要做到的是,写自己的情感,思考,和世界。朋友圈里看朋友转发分享的文章,不超过200字,我码这么长就在表达自己的思考。
公众号里的文章都是迎合用户心理而设计的,想读的比别人快,知道比别人多,了解的比别人深刻,三合一的读这篇文章就够了,这样的及时反馈是一群勤奋的作者,喂养着一群懒惰的读者。
被稻田吸引,它不是我的风景,而是刻在骨血里一种气质的展现,这种气质叫延迟满足,这是每个穷人家的孩子岁岁年年经历的训练。
拿种红薯举例,提前育藤,在3月份的雨天把藤剪成小旗帜大小,插在松软湿润的地里,施肥,除草,翻藤,采藤,挖红薯前每株只留一到两根藤,挖完后去掉大块的泥土,把红薯挑到地窖保存,随时取用。
这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重复经历这样的事,延迟满足的能力就这样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