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自诉自汗2月。主要症状:自汗,一出汗,发热,然后整个人自觉身体都感觉到很热,三四十分钟发作一次,伴有自汗出,五心烦热,口渴,多饮水,失眠,夜间睡眠差,一两个小时醒一次,晨起来出现头晕,疲乏,无力,食纳可,血压正常,口服知柏地黄丸20天左右,上述症状无缓解,舌苔白,舌质淡微胖,舌体边有齿痕,脉未查。
初诊(2024年6月13日)
诊断:自汗
辩证:营卫不和,脾虚湿困,肾阴证
辩证论治分析,1.患者反复出现自汗,发热,然后整个人自觉身体都感觉到很热,三四十分钟发作一次,考虑患者营卫不和,不能固摄卫气,导致卫气防御功能失调,而自汗。2.晨起来出现头晕,疲乏,无力,食纳可,血压正常,口服知柏地黄丸20天左右,上述症状无缓解,舌苔白,舌质淡微胖,舌体边有齿痕。脾虚失运,导致脾虚湿困,阻扰水液代谢。而出现湿阻清气出现头晕,疲乏,无力,舌淡胖。同时口服知柏地黄丸过度滋腻药物碍伤脾胃。3.出现,五心烦热,口渴,多饮水,考虑阴虚火旺所致。
方剂 :桂枝汤,牡蛎散和六位地黄丸加减。
白芍15g,桂枝12g,白术15g,麻黄根10g浮小麦15g龙骨15g,牡蛎15g,熟地20g,山茱萸12g,丹皮12g,山药12g,泽泻12g,车前子10g,黄芪30g,当归10g,乌梅10g
先喝三剂,龙骨,牡蛎让他另包,先煎20分钟。另加3片生姜。
桂枝汤: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本方证为风寒伤人肌表,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所致。治疗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为主。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牡蛎散:【功效】: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方解】本方证多由气虚卫外不固,阴伤心阳不潜,日久心气亦耗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卫气不固,则表虚而阴液外泄,故常自汗出;夜属阴,睡时卫阳入里,肌表不固,加之汗出过多,心阴不足而阳不潜藏,故汗出夜卧更甚;汗出过多,不但心阴受损,亦使心气耗伤,故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敛阴止汗,益气固表。方中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生黄芪味甘微温,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君臣相配,是为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的常用组合。麻黄根甘平,功专收敛止汗,为佐药。小麦甘凉,专入心经,养气阴,退虚热,为佐使药。合而成方,补敛并用,兼潜心阳,共奏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功,可使气阴得复,汗出自止。
六味地黄丸:功效:滋阴补肾。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第二诊(2024年6月19日)
电话告知目前上述症状轻微缓解,仍然频发发热,出汗,口干,多饮水症状缓解。五心烦热症状减轻。询问情况后,思考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发热,自汗,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当用当归六黄汤加减。调整方剂,
当归12g、黄芩12g、黄连12g、黄柏12g、生地15g、黄芪30g,苍术12g,麻黄根10g浮小麦15g龙骨15g,牡蛎15g,熟地20g,山茱萸10g
先喝三剂,龙骨,牡蛎让他另包,先煎20分钟。
第三次复诊
上方服13天。目前还有一点点发热了,一热就感觉身体肉都是烧的样,还有就是大便还是不通畅,天天上但是一点点,你看还需要喝药不。现见:出汗明显好转,发热明显减轻。夜修好转,小便不畅,大便干。
调整方剂如下:
当归12g、黄芩12g、黄连12g、黄柏12g、生地20g、黄芪30g,苍术12g,麻黄根10g浮小麦15g龙骨15g,牡蛎15g,熟地20g,山茱萸10g,玄参15g,泽泻15g
上方加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思考,治疗出汗,首先收集资料,再变病,辩证,多方位思考,第一次诊疗,随然有其效,但任然未得其明显效果。二次复诊时,认真思考其原因在于阴虚所至。应该选择当归六黄汤加减。
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虚热,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临床常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属阴虚火旺者。本证多由阴虚火旺所致,治疗以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为主。肾阴亏虚不能于心火,虚火伏于阴分,助长阴分伏火,迫使阴液失守而盗汗;虚火上炎,故见面赤心烦;火耗阴津,乃见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数皆内热之象。方中当归养血增液,血充则心火可制;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肾阴。三药合用,使阴血充则水能制火,共为君药。盗汗因于水不济火,火热熏蒸,故臣以黄连清泻心火,合以黄芩、黄柏泻火以除烦,清热以坚阴。君臣相合,热清则火不内扰,阴坚则汗不外泄。汗出过多,导致卫虚不固,故倍用黄芪为佐,一以益气实卫以固表,一以固未定之阴,且可合当归、熟地益气养血。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