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处于上升阶段,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服饰华丽。
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大度而不浮华,雄浑而不雕饰,犹如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昂扬向上,前景是一片光辉灿烂。
而其中,唐朝女子华丽、秾艳乃至大胆、肆意的妆容,则正是那个自信时代最好的写照。
《楚辞·大招》中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指的便是古代妇女常用的一种妆饰手段——脂粉。
脂粉即为所谓的“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
在唐代,涂脂之风空前盛行。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中描写到:“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红泥。”
讲的便是一位年轻宫女,舞罢归来,盥洗完毕,洗脸盆中积起了一层红色的泥浆。
涂抹方法不同,妆容效果也各异。比如酒晕妆,是红妆中最为浓艳者;桃花妆,色浅而艳如桃花。
桃花妆是一种比酒晕妆颜色略微清淡的妆容,其化妆后因面若桃花而得名。
根据《妆台记》中描述“美人妆面,傅粉,复以胭脂在掌中调匀,施之两颊,浅者为桃花妆,浓者为酒晕妆。”
花钿虽不起源于唐代,但无可争议的是,它在唐朝时最为盛行。她们在眉间贴花钿,看上去更活泼可爱,更加妩媚动人~
中国古代女性几乎不在眼睛周围做功夫,她们最为重视的,就是双眼上方的一对眉毛。
盛唐以前,妇女的面靥一般作黄豆大小的圆点。
盛唐以后,有的形如钱币,被称为“钱靥”;有的形如杏核,称为“杏靥”;还有饰以各种花卉的,称为“花靥”。
晚唐乃至五代以后,妇女面靥装饰愈加繁缛,除了以圆点、花卉装饰之外,还增加了鸟兽图形,甚至还会将这些花纹贴得满脸皆是。
南北朝时期口脂技术进一步改善,到了唐朝时期口脂制式更多样化。
唐代女性唇妆制式繁复,名目众多。
这些唇妆制式大都符合唐朝人“樱桃小口”的审美观点,并且在这基础上加以创造。
先在唇间点上口脂,然后向两边加以晕染,在唇部中央勾出如花瓣的轮廓,也有勾勒唇形如展翅蝴蝶,称蝴蝶唇
唐朝女子的化妆步骤之多根本不亚于现代,甚至更为繁杂琐碎。
在那个最昌盛、最旖旎的大唐,如日中天的国力、血脉旺盛的生命力、包容开放的宏大气度化作点点红妆,在唐人的脸庞绽放。
梦回唐朝做最美盛世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