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文中讲,“人人皆有离苦得乐的本能,如果真的感受世间是不究竟的,涅槃是一切烦恼痛苦止息的地方,那么人生的一切顺逆际遇都将只是暂时性的,无法阻碍他不断燃气趣向解脱的动力。这样的生命方向之省思和生命方向之抉择的心理背景,将使得一切世俗生活都成为淬炼德行,定力与智慧的殊胜材料,也是人真正生长于世间,有机会成为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
上师给的说明书如此清晰,老师又讲说我们所有的世俗生活中的事件,跟老师谈都可以谈到第一义谛,好方便的路径。
上师文中还讲,“一个人眼界没有分别,狂心却不肯歇,方便的说是眼界水准已至,唯是实践水准不及,但精确的说,实是还没有彻底看透人生。如果真的看透人生,又怎么会有‘狂心’呢?狂心所粘粘惦念的对象难道不是世人所共同欢爱追逐的那些东西吗?所以行者继续继续探索内心世界,更深入观察人生的意义为何,进一步说,佛教的修行,高级的禅修,形式和内容尽管多姿多彩,无非是以认识自己,看破人生为其目的而做的安排。”
然而,这好像就是在说我,我自己感觉我的障碍巨大。我有恐惧,有担忧,不肯放下,原来是因为我没有看破啊。
幸而上师又给了路径,“深入的思考人生,减少外缘让自己清闲,同时任由意念奔驰,无意施予任何机械式、技术性的整治,唯是在心里升起困惑矛盾时,反复的援引佛经上的道理以和现实人生的种种境缘并列对照,静静的沉思,细细的考察…如此对人生的感悟将会越来越亲切,许多在卓越修行者身上才看得到的人格特质,诸如,朴实无华,心直柔软,乐于独处,不好虚名,少欲知足,善体人意,与人为善……也会少分的在他身上发现,寻着般若经义稳定前进。”
“一个人唯有在认知上已先确定了生命方向人生意义,接着的修定和诵读佛经才会在解脱道上对他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感恩,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