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用卡本质
起源:五十年代的美国。弗兰克投资了一万美元成立“大莱俱乐部”,发明了一种象征身份和消费能力象征的会员卡片,可凭卡记账消费。
信用卡是起源于商业信用,而不是银行信用。
二、网络信用卡的性质不变
在中国,传统的信用卡业务非常滞后,而网络的信用工具非常发达。
我国信用体系的发展
为什么信用卡持有量为美国的1/10?
1.我国金融体系主要是大银行主导,替国有企业融资方面经验丰富,在服务个人业务方面不发达
2.传统社会中国收入低,缺乏社保机制,人们的储蓄意愿大于消费意愿,
3.银行政信体系处于起步阶段,发卡审批严格。
但近十年来,随着社会代际转变,收入提高,所以信用卡增长速度旺盛,对于后起的90后,对于互联网信用工具使用需求高,如花呗 借呗 京东白条,是虚拟信用+线上场景的运用。是因为传统金融不发达,加上电商场景运用的多,互联网金融被激发出巨大的潜力。
总之,中国社会正在转型成一个信用社会,正在朝着个人信用资本化的方向发展。
三、信用卡消费中的“利率幻觉”
1.信用卡利率幻觉
实际年化利率 = 分期手续费率/(分期数+1)*24
实际年化利率 = 单期手续费率*分期数/(分期数+1)*24
1200元 分期12个月 7.2%费率
实际年化利率=7.2%/13*24=13.3%
2.银行信用卡还可以利用人性的弱点赚取年费
3.信用卡还有一个提现功能。
计息过程就利用了“每个月一付利”的模式,每个月滚一次雪球,万分之五的日利率,最后的实际利率能够达到20%。所以说一旦你用信用卡提现,你负担的就是20%超高的利率。
提现额度的利率是按日利率的万分之五来收取的,而且还要按月复利。0.0005*30=0.015,(1+0.015)^12-1=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