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考,仿佛已过了一万年,又仿佛近在眼前。说它忧,是因为高考失利,名落孙山。说它喜,是因为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化忧为喜。
我是上世纪的88年参加的高考,对于80后90后甚至00后们是不是很古老的感觉?
时光真是飞逝啊,转眼快三十年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考过去三十年,我也由青丝变华发,步入中老年。
高考前期,各门功课进入总复习阶段,班里六七十名学生,趴在桌子上,汗流浃背地复习。那时的教室,没有降温设备,别说空调,连电扇都没有。学生多,条件差,不洗澡,挤在一起,热气、汗味、脚丫子味等,各种不良气息充斥在一起,搅得头晕脑胀。
每个人的课桌上都是厚厚的一摞书,老师天天发模拟试卷,做完讲题,做完讲题,日复一日。我每每从卷子上抬起眼来,看见同学们或低头沉思或奋笔疾书,便不免紧张,又看见老师环顾教室,就不禁冒出更多的汗来。
整个复习阶段,因为热,我学不下去,感觉成绩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倒退了。
那时高考时间是7月份的7、8、9号,正是三伏天气,天气闷热。6号晚上,我半夜不眠,紧张、兴奋、焦躁不安,犯罪似的看了一篇小说后入眠。
第二天上午考语文,作文是《习惯》。因为高三老师全让我们练习写议论文,我想都没想就一通瞎议论,什么好习惯坏习惯,怎么养成的,怎么改正等等,写得一塌糊涂。
那一年的数学出奇的简单,前面所有的填空和选择都是一步到位,直接套公式就可算出,我一度怀疑是不是发错题了。只有最后的几道大题有难度,一道比一道难,是拉分部分。我除最后一道大题未作出,其余都对了。这在我的数学史上是个奇迹。
考完之后,时间过得很慢,我在百无聊赖的逛街、在无聊的游戏中度过,等待那未知的分数,未知的命运。
我没有考上,离录取线差几分。那时的录取率只有20%不到,我们班达到分数线的只有十几人。
怎么办?
别无他路,只有复读再考。那时复读是非常正常的,每年有专门的复读班。下定决心,查缺补漏,二战一定要赢。
我上的复课班,是当时几个退休老师合办的,水平相当高,比起县一中办复课班还好。班里有一半是我的同学。我拉开架势准备大干一场。
没想到,事情出现转机,上到一个月时,录取通知书来了。
为了培养更多的中学英语老师,县里要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办一个英语师资班,全部从落榜生中招收,毕业之后分配到乡镇中学教英语,按大专学历,干部身份的待续。
当时我所在的县一中文科班,大部分过高考录取线的学生都是录取到聊城师范学院,专科居多,毕业分配到中学当老师。只有个别过本科分数线的才有其他大学选择。
这师资班是上还是不上?父母坚定地让我上,复读一年考上师范学院,也是一样。况且就在家门口上,这好事哪里找去?即使考上当时的师范学院,也无非是分到乡镇当老师。
如果落榜生能上大学,还是和普通大学一样的待续,这算是一喜吗?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吧。
然后是上了三年电大师资班,上课方式是远程电视教学,授课老师都是知名大学的英语教授,外加本地老师辅导。别说,还学了纯正的英语。
我当时的成绩比较优秀,是十个没有补考的学生之一。
毕业被如期分配到乡镇教书,然后,1995年法检两院扩编招员,我考进检察院。
如果当年没有分到乡镇,我不会考检察院,现在仍然在教学一线,我一定会是个好园丁,和我那些同学一样,中学英语老师,也是我喜欢的职业。
人生就是选择,当遇到岔路时,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两条路上风景各异,但只能看到一种。也可以说,人生,充满遗憾。
因为遗憾,所以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