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开我的电子书app,看到多年前下载的各种美食书,有料理做法,有深夜食堂漫画,居然还有《深夜食堂》漫画食谱,有一大堆的美食杂志。
这些电子书都是不要钱的,所以下载完了,他们静静的躺在我的app里,好多年了,陪伴它们的也只有静静。
朋友圈浏览朋友们发的信息,也是不要钱的。其中有一半是食物,各种玉体横陈的鸡鸭牛羊、鱼肉海鲜、火锅干锅砂锅、大餐和小吃。
我们身在这样的一个美食时代,和我少年时的贫瘠年月,已然沧海桑田。从前,在喜宴上哪怕是端上来一碗水果羹,那只是一些桔子和荔枝水果罐头倒出来随便混在一起,也被少年们一抢而空,久久回味。
2
几年前,我坐在公交车上。听到一位中年Loser大叔在纵横捭阖,他说:“从前的大排才真的好吃,现在大排是什么大排啦,从前的大排才好吃。”由于他说话的气势太强烈,旁边的亲戚也只能附和着。
大叔又忿忿的说:“老早的肉圆真的好吃,现在的肉圆是啥肉圆啊,老早的肉圆的才好吃。”他的语气好像全世界都欠了他一百万。有个旁边的老阿姨忍不住反驳他说:“现在的哪能不好啦,现在的也好的。”
你知道老阿姨的杀伤力也很强烈。大叔稍微收敛了一些,又开始他的万能句式了“从前的xx才真的好吃,现在的xx是什么xx啦,从前的xx才好吃。”
其实我完全同意大叔的看法,回忆当然是最可口的美味。如今的生活可能不太令他满意,“从前”是一座美好的城市,回忆,人靠着回忆活着才是美好的啊。
只不过,我没法喜欢这种大叔说话的语气。你就住在回忆里吧,你也待在家里吧,不要出来在公交车里瞎嚷嚷,吓死宝宝了。
3
我理解朋友圈里出现大量美食的原因。本来嘛,一天三顿,民以食为天,口腹之欲,虽不喜欢?从王侯到凡夫俗子,都不例外。
可是呢,就像社交话题,永远离不开万能的食物和天气,中国人见面老爱说:“你吃了吗?”老人也喜欢说:“吃多点,多吃点。”对英国人最棒的话题,天气。所以啊,我们的朋友圈就充满了食物和天气。
饱暖思淫欲。如今,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大量的美食。上海电视台里,星尚美食频道里面,就一直在吃啊吃。
4
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我忽然开始怀念敦煌的一碗羊杂汤。
那是在2002年,听了2个朋友推荐敦煌,于是我也一个人去了。那时候,处于失恋的阶段,悲伤就像游在大平洋中央一样,充满了我的心。
羊杂汤是西安闻名的食物,我在课本里面读到过此物。看到敦煌那边的小吃摊上有买,连忙叫上一碗,饥肠辘辘的吃起来。
一口吃上来,顿觉好腥,好难吃,完全吃不惯。我吃了几口之后,发现完全无法下咽。那是我对羊杂汤的第一次邂逅。
后来,后来我也没有敢再吃这种东西。
在美食无边的今天,我异常想念这种难吃的东西。
你能明白我的心情吗?
人们需要的并不一定是美好的、丰盛的,并不一定是可口的、鲜美的、漂亮的。
那种丑丑的,难吃的东西,也是我们需要的。
那种东西,对于口舌也许无法接受,却是生命的养分,生命的美味。
当我们刷了太多美食,拔了太多草,听了太多的情歌。我们已经远离了沙漠上的西瓜,那曾经是人们唯一的飨宴。
如果我在敦煌再次遇到那碗难喝的羊杂汤,我还能喝下去吗?
也许,我会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就像美味得我至今都无法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