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还未结束的时候,学校推荐孩子们的读物里有一本《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只听名字不会有什么特别,当儿子问我“妈妈,山顶洞人真的没有衣服穿?”“北京人的头骨被发现了好几个”不由得我开始正视这本书了!
还记得夏天给孩子买了一套《少儿史记》,文字描述易于少年儿童理解,只是黑白设计,且读来感觉少了些什么
或许就是大家说的那种生活化气息,这让我记起了2020世博会展出的《清明上河图》,真实,细腻,比起文字更生动,就比如比起读书,看电视剧或是电影更有吸引力,更立体一样
所以,不孚众望2021年《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她来了,她重新开启了我们渴望历史又望而兴叹的新篇章
作为一套通俗历史读物,研发团队严格遵循专业规范,邀请的写作团队都是专业出身,汇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历史系研究生,而且成稿之后,我们也邀请了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社科院、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进行内容的把关和审校。
阅读说明
记得带孩子去过多次周边的博物馆,陈列馆有很多的仿真的场景设置,也许经年问津人寡,管理上也没有那般精心,落了些许灰尘,前去参观的时候也无人做专业的解说,只能自己看看,浅薄的了解下场景的恢宏,孩子好奇还会偷偷的摸一摸,可能会多有着感觉
最直观最震撼的一次是去到距今4万到5万年前的一个挖掘地,他们将室内的展厅做的极有震撼力,35米长的LED屏,立体声环绕,实体场景设置,配合现代技术,让人们置身当年狩猎,迁徙的原始人群居的现场般,真是有图有真相的感觉,所以让人影响深刻,长时驻足。今天我们因为有了《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让这种立体的感受随时随地的触碰
此次,本套书籍的历史文化之旅的起点是70万-2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终点是1912年清帝退位,在几十万年的长河中我们选择了104个历史专题,每个专题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历史场景的还原(手绘大图的形式),后面是相关主题的知识问答(每个专题分设了8-10小的问题),每个专题题既有时代上的联系性,又有主题上的独立性,读者朋友们可以像参观博物馆一样,随自己的爱好,任意徜徉。
我们来一起领略下《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的独特魅力吧
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化课》中说,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标杆,更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标杆,我们能读到唐朝的繁盛,街道商铺林立,商人来自五湖四海,丝织瓷器远销海外,各国教派在发源地已被取缔,但到了中国,到了唐朝却得以传教有自己的庙宇,其包容,其开放怎会不被历史铭记,单看文字许是难以满足我们的需求,故而《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此时绝对满足你的各种想像
介绍下插画团队
为了实现历史事件的场景化和故事化,我们找到了一个从事了多年纪录片工作的插画团队(臾知文化手绘组 ),因为相对于传统的绘本,纪录片更善于掌控大的画面与场景。
对于中国历史,饱含政治,经济,文学等内容,本书选材尽量独特,角度新颖,如:
图文结合的方式,橱窗式的设计自己事件轴的前置,让阅读更整体,更生动,更有想象力,更丰富
如临其境的画面感,配以文字概述不想读都不可能
我们知道《广陵散》,可知他如何失传?嵇康的临刑前惊艳的绝响永远的留在了那个午后,始皇帝一统天下,国土绵延之广,谁曾想如此帝业覆与宦官之手
读《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犹如一次次的历史穿越,让人欲罢不能,乐此不疲
我似乎想像的到,假如我家二宝的启蒙绘本不是《神奇校车》,而是《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那现在二宝说的不会是拉尔夫,旺达和凯莎,而应该是兰陵王,王昭君,秦始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