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2月08日,也就是咱们中国的元宵节,写这个并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到了这一天总会想起老家中原的元宵节的场景。
中原的元宵节村里甭提多热闹我从吃的东西、玩儿的东西、一些地区习俗说说。
先说吃的,我的记忆中,家里要提前一星期买一些元宵、甜甜的春卷,元宵要等到晚上一家人一起吃。春卷要提前几天在油锅里炸好,留着元宵节那天晚上吃。
当然是我最爱吃的是春卷,里面满满的豆沙,甭提多好吃了,呲溜一下甜滋滋,美乐乐。
元宵不太爱吃,主要是太粘牙齿了,吃多了特别油腻,大家伙貌似都不太爱吃。
一个村里的小伙伴儿会自己做八角的小箩筐,一般都母亲帮着一起做,完成后会非常漂亮,我曾经也幻想有那么一天我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八角箩筐。
幻想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幻想,但是记忆却犹在,总也抹不去。
小伙伴们还会自己准备灯笼,灯笼的样子千姿百态,毕竟是自己做的,所以美观性小于实用性嘛。
大人们也会为我们准备棉花灯,我们中原特有的棉花灯,由灯芯+灯身体=棉花灯。
灯芯=一根去掉硫磺的火柴棍儿+少于的棉花包裹火柴棍。灯芯做好要用洋油,其实就是柴油打湿,打湿就可以燃烧的久一些。
灯身主要是有各种各样的面粉做成,因为每一家的生活条件有限,自然材料不同,我知道和吃过的有玉米面、小麦面、荞麦面、红薯面、绿豆面、大豆粉等做的灯身,味道也是千奇百怪。
棉花灯还有讲究呢,并且每一一户人家都会做棉花灯和点灯的,家里有白事的人家三年内不能做棉花灯和点灯,家里的门上要贴白纸之类的东西,有家族亲戚关系的人会给这一家送3-5盏的棉花灯,几乎每家都会送一些过去,具体是什么寓意,我也不太清楚,这都是大人们做的事情,我只是看着。
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指派我们姐弟几人去给有白事的家庭送棉花灯。出于小孩子的私心,我最不乐意,因为家里做的太少担心不够我们用,没办法这是规定,我打不破。
送完棉花灯,放完鞭炮,吃完家庭元宵,最火热,最开心的时刻到了。哈哈哈,找小伙伴们嗨去了。
每个小伙伴点着一盏棉花灯,刚点燃的那一刻要拿着棉花灯照照眼睛,当然眼睛一定要闭上,轻轻的照照眼睛就行,大人们说:用棉花灯照照眼睛,来年眼睛就不会生眼病。因为我们那个年代,孩子之间和大人之间经常生的稍微有传染性的疾病就是眼病。
所以棉花灯是那个年代的习俗,更是一种美好的寄托与祝福。
点好棉花灯,倒一些柴油或者猪油,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够拿着棉花灯在村子里转悠一圈子就可以。
小伙伴们趁着月光,拿着棉花灯一一做出家门,还有拿着自制的灯笼的小伙伴,不过很少,毕竟今晚属于棉花灯。
大家拿着棉花灯,你照照我,我照照你,相互祝福着,语言没有,只有棉花灯。但是却开心不已。
继续拿着棉花灯在村里跑来跑去,疯来疯去,可以自由的放纵,放声唱歌,放声大闹,大人们才不会管我们呢,毕竟这一天是孩子们难得开心的日子。
村里溜完了,棉花灯的油也燃尽了,说声再见,各回各家,尽兴离去。
那个年代,村里都不富裕,没有大红的灯笼,没有动听的电子音乐,没有琳琅满目的食物,但是我们却开心。
开心到心底,热闹到全村,这就是我们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