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道观点>
一片铜箔,一双巧手,在敲凿间幻化出千姿百态的图案。那种金色辉映、细致入微的气质,使人驻足留赏,意犹未尽。
剪纸艺术在全国多地可见,其中广东剪纸历史悠久,承载着广东传统文化的厚重历史。而铜凿剪纸以佛山特有闻名于世,可以说是世界独一无二。
它用特制的小圆珠凿,辅以木槌敲打。一下一下地敲凿出点,连成线条,再由线条构成图案。着色后的铜箔光彩夺目、金碧辉煌。这种别具一格的手法在国内外均少见。
铜凿剪纸从明清开始出现。以本地特产的青铜为材料,锻打成比纸还薄的铜箔。佛山金属制箔业的发达为铜凿剪纸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材料保证。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资源逐渐耗尽,佛山不再生产铜箔。随着佛山铜箔厂的解散,铜箔几乎绝迹。与此同时,剪纸应用范围逐步收窄,铜凿剪纸也几近消失。再加上铜凿剪纸作品鲜有新作问世,其传统制作技法也就失传了。
在铜凿剪纸消失将近40年之后,2009年,省级佛山剪纸非遗传承人饶宝莲拜陈永才为师。一位是传统老艺术家,一位是青年剪纸新秀,传承与创新便在两人之间流转。
为了原汁原味地恢复金铜凿剪纸的光彩并长期保留,饶宝莲先是根据前人的口述模仿出铜凿剪纸的工具——珠刀。随后在三个方面大胆创新。这一切都是为了要将佛山失传的铜凿剪纸以最好的姿态展现出来,使老手艺具有新的生命力。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仅是指艺术上的造诣,更是融注于人的血脉之中。在饶宝莲收获名声后,她一直坚持用最好的作品去回赠和感恩。饶宝莲说:“是佛山人民给了我艺术生命,假如不是佛山给了我发展的空间和机遇,绝对不会有我的今天。对佛山,我只有“感恩”两个字。”
在这千锤百凿的每一步中不仅是对艺术品的讲究更是蕴藏着对文化的失而复得的珍重。如今传统手工艺品在继承中逐渐展露个性和创新、并注入现代元素。不仅仅是铜凿剪纸,传统艺术的发展正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