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她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最近经常对她说,“孩子永远都要坐前排。”
父亲极力的向她灌输这样的观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
即使是坐公交汽车也要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能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未来是极其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他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践着,永远都要坐前排。
玛格丽特在学校永远是最勤奋的学生,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她以出类拔萃的成绩顺利进入当时像她那样出生的学生很少能进入的文法大学。在玛格丽特满17岁的时候,她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从政。然而那个时候进入英国政坛要有一定的党派背景,她出身保守党派的氛围家庭,但想要从这还必须要有正式的保守党关系,而当时的牛津大学就是保守党员最大的俱乐部所在地。
由于她送从小受化学老师的影响最大,同时想到大学学习化学专业的女孩子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少的多,如果选择某个文科专业,那竞争就会很激烈。
于是有一天,她终于勇敢地走进校长姬丽丝小姐的办公室,说,校长,我现在就想去考牛津大学的斯莫维尔学院,与校长难以置信说“什么?!你是不是欠考虑,你现在连一节拉丁语课都没有学过,怎么去考牛津?”
“拉丁语我可以自行学习。”
“你才17岁,而且你还有一年才能毕业,你必须毕业后再考虑这件事。”
“我可以申请跳级。”
“绝对不可能,而且我也不会同意。”
“你在阻挠我的梦想。”
玛格丽特头也不回的冲出办公室,回家以后她取得了父亲的支持,开始了艰苦的复习备考工作。这样在她提前几个月收到了,高年级学习的合格证书后,便参加了大学考试,并如愿以偿地收到了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的入学通知书。
玛格丽特离开家乡,来到了牛津大学。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完成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并取得了相当优异的考试成绩。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的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其他活动方面都表现的很出色。所以她的校长这样评价她,“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40年以后,这个当年对人生理想孜孜以求的姑娘,终于如愿以偿,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一颗闪耀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党派党魁,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人生就是一场战斗,想要快速通关,就要奋力地冲在前线,“永远坐在前排
,不仅可以激励我们追求成功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我们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非原创,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