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这本书加入了书架,一直搁置着,直到今天把它完整看完。磕磕绊绊,写写停停,读读停停。可能是从“红黄蓝”事件,《熔炉》,《素媛》等电影又一次席卷而来时,这种关于性侵,“滴滴顺风”等事件发生时,老师趴在厕所正上方,邪恶地笑盯着小女孩上厕所图片时,而读书软件正好推荐时,翻开了这本书……第一感觉,反感,同时觉得恶寒,痛恨。社会怎么能这么黑暗,这么不无道理!!!
“走过危机四伏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是青春的幸存者。” ——史航
假装这就是一本虚构的小说,假装这个世界根本没有这些事,假装,假装,一切都是如果,可哪来的如果!!!当这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面前时,根本容不得你相信与否……
林奕含说,好多人告诉她觉得小说太苦了,读不下去,而她只觉得羡慕,小说可以说不读就不读了,而她却有整个人生要走下去。不幸的是,在2016年4月28日,年仅26岁的她没有坚持下去,人生这本书,她终究也还是读不下去了……
这本书不长,400页左右,对于她,我不甚了解,但在读得过程中,通过一些书评,对她有了一个大致轮廓,在读完此书后,特意去百度了一下:林奕含是一位台湾美女作家,是一位集才华于一身的作家,却当她写完这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后,便香消玉殒了。而这本书,耗尽了她一生的勇气。她一直没有把自己幼年被强奸的痛苦经历说出来,父母也不知道她究竟发生了什么。她想找人倾诉,可“奇怪的是,没有人要听我讲内心那个很庞大的骚乱、创伤、痛苦,没有人知道我害怕睡觉、害怕晚上、害怕早上、害怕阳光、害怕月亮。” 在一次采访中,林奕含表示,“父母对我不理解,失去健康、亲情、爱情、友情,一无所有,很痛苦很痛苦……”
这本书,概括起来,内容不过几十个字:十三岁热爱国文的美少女房思琪被邻居李国华以补习国文的名义长期性侵。这是我们局外人视角,而林奕含也就是作者本人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女孩爱上了诱奸犯”的故事。
“爱”是什么,十三岁的女孩又怎么懂得什么是“爱”,早熟也不必这么早熟吧。有的只是对老师的一种崇拜之情,仰慕之情吧,是榜样,是学习的楷模。作者深深地讽刺着,嘲笑着。“爱上”只不过是一种青春少女被诱骗后的无奈,是少女懵懂的爱被李老师用文学的语言欺骗后的扭曲罢了。被性侵五年,直到“疯了”进入精神病医院。美丽及才华于一身的花季少女,以后必将大放光芒的一颗闪耀的星星,什么都没有感受过,却从此没有了未来……
书中写李国华:“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 这不是受害者的错,是施暴者的错,更是这个社会的错,他们共同杀死了一个又一个受害者,不敢发声,不敢举报,不敢站出来,只能默默忍受,独自痛苦。在传统观念里,感觉性就是罪恶,提到性就是不知廉耻,曾记得一个节目里,一位老奶奶这样说过 ,"当一个女性被强奸,人们就会说她失去了贞操,而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是这个女性失去了贞操,明明是那个强奸犯才失去了贞操!!!!!!" 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她说得太对了,为什么受害者反而成为大众舆论的焦点,凭什么受害者要忍受这样的尖锐舆论!!!!!!
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一位十三岁的少女,都已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而父母,却不自知,性教育只需要给那些需要的人。无论是社会,学校,家庭,都需要好好反省。总是以敷衍的态度来看待性,却不自知,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与无法挽回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而这条路,是一条漫长的路。
林奕含说,“我希望任何人看了,能感受和思琪一样的痛苦,我不希望任何人觉得被救赎。我要做的不是救赎谁,更不是救赎我自己,写作中我没有抱着‘我写完就可以好起来,越写越升华’的动机。’ 但我所知的就是,已经疯了的人,不会变成不疯,已经插入的不会被抽出来,我所知的就是这样,我非常痛苦非常生气,已经吃进去的药不会被洗出来。”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就像针没有扎在你身上一样,无法体会到那种疼。也许解脱,对于像林奕含,对于像房思琪类的女孩来说,是一种幸福,没有了罪恶感,亦没有了痛苦。
很多事无法避免,但可以防止。作为女生,一定一定一定要好好爱自己,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