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纪事‖烤火

01

北京的春秋两季极短。夏天过去就是冬天,冬天过去就是夏天,中间几乎没有过渡。

离来暖气还有一个月时间,实际上这段时间才是北京最冷的季节,室内室外基本一个温度。同事们见面,都会打趣说,今天你穿秋裤了吗?

真正的寒冬腊月,北京其实并不冷,因为家家户户都有暖气。屋内温暖如春,屋外滴水成冰。屋内屋外俨然是两个季节。

户外虽冷,但人们也减少了户外活动,进入“猫冬”模式。甚至暖气烧得热的,冬天也可以当夏天过。

02

常常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冬天。

那是真叫一个冷!冷到冰凉彻骨,冷到侵入心脾。霜降的时候,地上真的是白茫茫的一片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和“霜”,现在的小孩子们已经感受不深了。寒露季节,露水打湿被子的经历,孩子们是再也不会有了!

小时候,冰雪会陪伴整个冬天。两个人对着说话,只看见对方嘴上不停地冒着白气,常常把对方的脸都挡上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上小学时,每年都会长冻疮。手上、脸上、耳朵上都会长。待到冬天过去、气温回升的时候,冻疮处会流出黄水,又疼又痒,难受极了。那时也不觉得有多苦,小伙伴们长冻疮的,多了去了。

03

冬天的农村,自有自己的待客之道。客人来访,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烤火。

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火盆,通常放在堂屋正中间位置。把客人迎到火盆边,就开始涨火烤了。

烤火的材料有很多种。最高级的是劈柴,就是一块块的木头,用劈柴刀劈开成小块,方便燃烧。这种木柴,易燃且烟小,是冬天烤火的极佳材料。有时也会直接把半截干透的树根放在火盆里,没有明火,一烧能烧一整天都不用续柴。

客人连同一家人围着火盆坐下,把双手张开伸到火盆上方烤一烤,也可把湿透了的衣服拿到火上烤一烤,寒意顿消,家长里短,其乐融融。

当然也有不快乐的记忆。记得有一次,脚上穿的棉靴湿透了,拿到火上烤,结果不小心烤的时间长了,棉靴被烧出了一个大洞。那个懊悔劲就别提了。

还有一种烤火材料叫包谷瓤,也称得上是烤火的好材料。包谷瓤就是玉米脱过粒剩下的部分。手工剥玉米粒的,剩下的是完整的包谷瓤,后来改用机器脱粒,包谷瓤都是碎的。不过,不论完整的还是碎的包谷瓤,都不影响用来烤火。

通常的做法是,先用一个保温瓶放在火盆中央,围着瓶子一圈放置包谷瓤,垒到了一定高度,把玻璃瓶取出,中间空心的地方放些易燃的荒柴禾,再用荒柴禾引燃包谷瓤堆。

有时候,客人只作短暂停留,烤火需要短平快。这个时候就不用火盆了,直接抱来一堆花柴(干透的棉花杆),或者用黄豆杆、包谷杆,这种材料一点就着,屋里很快就能燃起熊熊大火。屋外是寒冬腊月,屋内的火光照耀在每一个人身上,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04

农村的柴禾也是很金贵的,一天三顿饭,都离不开柴禾。柴禾经常不够烧。小时候,秋季常会跟着大人出去拾柴禾。农村的冬天很长,捡拾到的柴禾堆积在自家院子里,可以为漫长的冬季做些准备。因此烤火也得省着点用,没有柴禾,连吃饭都会成问题!

没有客人的时候,火盆里是舍不得烧那么多好柴禾的。怎么办?怄末子。末子就是柴禾的边脚料,碎枝子碎叶子碎柴禾渣子,不易明火燃烧,好处就是持续时间长,省柴禾。怄末子的结果就是满屋子里烟雾缭绕,好在能带来温暖。

“怄末子”这种烤火方式实际上并没有明火,很容易起烟,尽管屋子里烟熏火燎呛得直流眼泪,但比起彻骨之寒,这点代价还是值得的。记得奶奶有句著名的论断叫“烟暖房,屁暖床”。

当然,家境好的人家还有一种更高级的烤火方式-煤火炉。烧的是煤球,煤球有时候是自制的,有时候是直接买的,24小时不熄灭。红彤彤的煤球上吐着绿色的火苗,从黑色煤球窟窿眼里直往上冒。煤火炉上放有烧水壶,滋滋作响。煤火炉上还可以烤红薯、烤馒头片。一家人围着煤火炉,这个冬天一定很温馨。

至于能在煤火炉上安装个折折长长的圆铁筒作为烟囱,向屋外排煤烟的,那更是极品中的极品。普通的农村人家根本看不到,一般只在吃商品粮的学校老师的家里才能够看到。

农村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四下透气,根本就不用担心煤气中毒的问题。

05

小孩子们都喜欢烤火。除了能带来温暖,还能带来好吃的。明火过后的炭灰里,可以烧红薯吃。把红薯埋在炭灰里,要埋的厚厚的,过上一段时间,扒出熟透的红薯,掰开还冒着热气,想想都觉得好吃。

还可以在火盆里炸包谷花和黄豆花。不能有明火,一定要掌握好火候,不然扔进去的玉米黄豆都会烧糊,那样就没法吃了。把包谷籽和黄豆籽放在炭灰堆里,过不了几秒钟,包谷籽就会开花并蹦出火盆,就可以吃了。黄豆籽不太容易蹦出来。通常还要用一根小细棍搅拌一下放进去的食物,为的是受热均匀,不被烧糊。

条件好一点时,还可以把包谷籽、黄豆籽放到专用的金属盒子里,放到火上烤。因为隔着铁皮,就算遇到一些明火也没有关系。一边咽着口水,一边用小细棍不停地翻炒,要不了多久,这些豆豆粒粒就会在盒子里乱蹦。这时就可以出锅并一饱口福了。

农村的冬天很漫长,不过好在有火盆作伴,冬天也不至于太寒冷。这个季节也不用上地干活,通常这个时候冬小麦已经发芽,上面盖着厚厚的一层雪。

一家人围着火盆烤火,憧憬着来年的丰收和希望。我想,如果为那一刻起个名字,一定叫做地久天长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烤火趣事 张天堂 ...
    张天堂阅读 1,045评论 4 7
  • 鸡蛋是土鸡蛋,我要表达的是葫芦瓢。葫芦瓢很新,但是小时候用过好多好多都旧了破了。那会儿,好多东西都是葫芦瓢代替的。...
    秭归橙子和水果阅读 592评论 5 10
  • 图文 | 王學藝 常说烟火人家,冒烟的家才是有生机的家,要是说谁家不冒烟了,也就意味着这家人去屋空现凄凉了。 农耕...
    王学艺阅读 1,020评论 34 30
  • 小时候,日子过得可苦了,尤其是冬天,没啥吃不说,还冷得要命。 冬天一到,城里家家户户都想着法弄无烟煤,做成蜂窝煤球...
    马建国诗文阅读 632评论 1 9
  • 玉米是北方常见作物,也是家乡经常种植的一种粮食。有的地方叫苞谷,有的地方叫玉蜀,家乡的叫法就比较粗暴直接:棒...
    阿海廊阅读 1,0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