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先祖秦孝公颁布《求贤令》,招纳六国贤士。后商鞅变法强秦,按人头计军功,使秦国军队战力无双,一跃为最强之国。秦惠文王嬴驷立志东出函谷;秦武烈王赢荡立志问鼎;秦昭襄王嬴稷攻灭西周,将九州鼎运往咸阳;后历经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异人,终至始皇帝嬴政,秦国一统天下,开万世太平之宏图大计也就此展开。
私以为秦始皇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帝王,冷静,理智,懂得隐忍,知晓怎样以术御下。以此为证,在知晓嫪毐与赵姬之事后,并没有直接带兵抄嫪毐和吕不韦的家,因为此时太后监国,丞相当政,自己手中并无实权,若贸然带兵,不仅抄不了嫪毐和吕不韦,自己很可能失去王位,况且这王室丑闻还会弄的人尽皆知,丢了王室脸面。故此在等到长信侯嫪毐起兵叛乱之时,一举镇压,诛杀了嫪毐与其两个孽种,幽禁太后于雍城,将吕不韦遣送回封地洛阳,始皇帝终如期举行冠礼,夺回王权,成为事实上的秦王,灭国大战也就此展开。
秦始皇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话说春秋无义战,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礼崩乐坏,纷纷裂土封王,身处乱世之中,自然要有人来结束乱世。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故此从历史大势来看,秦始皇发动灭国大战自然是合乎历史发展趋势的。至于焚书坑儒,焚的是外道邪书,坑的是江湖术士。书同文,统一使用秦篆,极大的促进了思想文化上的统一。车同轨,修建秦驰道,促进了交通的便利,同时也便利秦国向全国各地运兵,有利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修长城虽劳民伤财,但也是无奈之举,北方胡人对我华夏屡犯不止,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固守边疆,使得秦朝时我中原地区并无胡人来犯,从后世来看,修长城的确是秦始皇的丰功伟绩。
秦始皇政绩如此,但秦朝仍二世而亡,何也?笔者不才,愿尽吾之拙见。其一,始皇帝在天下大定之初,仍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耗资巨大,致使劳民伤财,引得天怒人怨。私以为在天下大定之初,首先应该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不应大兴土木,要让百姓感受到生活在现有政权比生活在上一个政权中更加幸福,这样才能维持社会长治久安。其二,秦法严苛,且法不容情。陈胜,吴广本是农民出身,因发往骊山修陵墓误了期限,按秦律罪不容诛,故此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路势如破竹,建立张楚政权。汉高祖刘邦芒砀山斩蛇起义亦是如此,对黔首而言不反是死,反了有可能活,故此天下云集响应,纷纷揭竿而起抗击暴秦。其三,原六国势力复国心切。楚国上柱国项燕战死之际,留下千古之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事实也确实如此,项羽,项伯,项梁,项庄等旧楚势力继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也成为一股巨大的反秦势力,项羽率领八百江东子弟兵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咸阳。继楚怀王芈心之后,魏王魏豹,韩王韩成,齐王田氏等原山东六国纷纷复国,此时大秦帝国已摇摇欲坠,大厦将倾。其四,秦始皇崩后,赵高胡亥秘不发丧,修改皇诏,赐死蒙恬,扶苏,致使胡亥继位,赵高掌权。秦始皇原下令公子扶苏继位,奈何赵高联合李斯修改皇诏,赐死了远在北方抗击匈奴的蒙恬和扶苏,扶持十八世子胡亥继位。胡亥当政时,为稳固皇位,杀尽秦国皇室,同时听信赵高谗言,戮尽秦国忠良,致使秦国文,无人敢直言死谏,武,无人可领兵打仗。秦朝最后的名将章邯虽屡立战功,诛陈胜,杀项梁,但赵高不会让这样一个能动摇自己地位的人存活于世,章邯也深知这一点,在对秦国心灰意冷之后率领二十万大军降楚,秦国也由此注定了灭亡的结局。李斯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在赵高清除完朝堂政敌之后又车裂丞相李斯,终于朝堂之上无人可制约,将胡亥幽禁在深宫之中,自己成为事实上的皇帝,李斯若早知今日,想必当时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伙同赵高修改遗诏吧,唉,一步错,满盘皆输啊。秦始皇英明一世,一生就犯了这一个错误——重用赵高,致使阉党乱政,帝国落幕。想来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秦始皇大军三出函谷,扫六合而天下一统,原以为帝国可延续千秋万代,但最后整个大秦帝国却毁于一个阉人之手,可悲可叹啊。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每每读秦国历史,总被秦国历代君王的王霸之气所震撼,原以为六合一统,万世永昌,但六代秦王打下来的江山被一朝败完,总是有种可惜可叹之感。历史也就是这样,往事如烟,终是尘归尘,土归土。“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在历史中看王朝更迭,改朝换代,汲取先贤之经验智慧,大抵就是我读历史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