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说起“手办”这个词恐怕没有多少人不知道,可老实说对于像我这样不太年轻的人来说大概就有点陌生了,它究竟是个什么东东,的确没有太多了解,可以这么说:听起来新鲜,说起来懵懂,估计这也是思维滞后的一种表现吧。
为啥好好的就提起这个茬口了呢,是近日去兼职公司与几个伙伴一起进餐,席间有位朋友说到家里亲戚中有位热爱“手办”艺术的小伙子,毕业于一所大学艺术专业,他对自己所学专业十分青睐,毕业后就业虽没有对位到选择初衷,但却也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斟酌,毕竟人都必须面对就业现实,目前他除了认真完成当前所从事的工作,业余时间几乎都投入到曾经的所学与爱好。
如今几年过去了,他也为人夫为人父,虽说角色变了,内心的追求与热爱显然依旧,他在原先学习基本艺术功底的基础上追求拓展与深耕,并且具体落实到“手办”这个艺术门类上。
他不像一些年轻人只是口头上说说,只追求在同学朋友中聚会聊天时多了个话题,而是利用自己学习的基础绘画功底,通过实操想在平面画的基础上向立体人物塑造进发。
这样他便在家里辟出一小块地方,摆上自己的操作台,购置做人物手办材料,一有空闲就在网络上搜集相关老师和高手的授课与分享,还会搜集与此相关的“手办”艺术展览或一些爱好者的制作分享,俨然一副沉侵于自我世界的安静创作中。
“手办”艺术离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工作内容相去甚远,当朋友从手机中调出那年轻人的成型作品和制作过程的视频时,更是引起在座几位朋友的好奇,那些栩栩如生的各类人物的逼真造型和丰富面部表情着实让大家赞不绝口,倒不是因为作品体现的造诣有多深,而是被这位年轻人在纷繁鼓噪的现实条件下,能潜心于自己的独门别技而感动,当问到这样的热情到底靠什么动力坚持时,同事说她作为局外人也琢磨不透,但她提到的一点还是触动在场其他人的无限感慨:如今能像那年轻人心不浮躁,不受外界干扰坚持沉侵式地做一件事情,而且当这个阶段还看不出有什么明显成果可以变现的时候,做到持之以恒还真的博取了大家的眼球。
回家后我急切地请教了Du娘,才知道“手办大多被用于二次元文化中,特指某些仿造动画人物的模型。手办一词最初来自于日本文化中,代之非量产的,用于设计开发的模型,后被网友引申为某些动漫人物的模型。再后来越来越火爆,直至现状已发展成为更多动漫人物的模型。
再回想一下朋友手机里展现的各类造型,还真都是以动漫人物为原则,出自那年轻人的“手办”人物无论大人孩子的成品个个出神入化且一律是按照动画人物特点来塑造出来的,可见其用心程度和敬畏艺术创作的诚意是不可小觑的。
从这位青年的实例可以引申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当今社会即工作难找,但却同时存在有可以多元发展的现状,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愿意为之付出精力和劳动的,不啻为一件好事。
我还忘了告诉大家,有一些小朋友来他家玩,非常喜欢他的作品,竟然请求家长询价购买,他并无意把自己的创作当作商品出售,而是看在孩子特别喜欢的份上会送出一两件“得意”之作与他人。
以前我也曾看到过有跨界成事的人物典范,很是佩服那些有独到想法的人们,而在这位年轻人身上我好像可以想象到他的执着和追求也说不定成就其非完全跨界的异动,感觉很值得许多年轻人效仿。
对于我个人来说,真真的又开了一次脑洞,原来社会的急速变化还能激发出很多人的脑潜力和行动力,从这点上讲,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