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网络上有句很火的话,就是“心里有座坟,埋着未亡人。”据说讲的是一个很凄美的爱情故事,但细细深究这句话,其实是个病句,其中“未亡人”用在这里很不恰当。未亡人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用于寡妇自称。这些人命运都是比较悲苦的,但当把这种悲苦放大到国家层面,可能就是祸国殃民。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未亡人”时,其实可以发现她们也是“浮萍”,充满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
齐国能成为春秋四大国之一,除了国力、军力过人,其文化上也有独特之处。
齐国文化的源头是东夷文化。姜太公建立齐国初期以法治国,诛杀了以所谓的“仁义”乱齐的司寇营汤,和以不合作的姿态和平对抗齐国政权的“贤人”狂矞、华士兄弟,迅速平定了齐国混乱局面。
随后在齐国推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即充分尊重当地东夷人的生活方式、礼仪制度,同时,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推行周礼,但不强制,务实地创造了既让齐民乐于接受,又不太悖周礼的新制,逐步形成了崇尚改革开放、追求务实创新、主张以智取胜的先进文化。
也正是这种文化反过来促进了齐国经济社会的迅速繁荣,在齐国上层社会也形成了开明、开放、开化的风气。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在各个诸侯国之中,齐国的社会风气也是比较开放的,当然这种开放,与那种因蒙昧而不开化所表现出的开放是不一样的。
棠姜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她原本姓 姜,由于嫁给了齐国棠邑大夫棠公为妻,所以又称棠姜。
她家祖上原本被安排在城东守城,也算齐国的皇亲贵胄,是比较远的旁亲分支。她的弟弟东郭偃为了以后有个好前程,就早早的到崔杼家做了家臣,帮衬着处理各项政务,为以后打基础。
东郭姜家作为旁支皇亲,逢年过节君王总会有一些赏赐,每次都是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棠公亲自送去,这样一来二往,棠公竟然看上了东郭姜,东郭姜心里也美滋滋的,毕竟棠邑大夫手中有实权,是当地的一把手,再说她也没想着能一步登天。东郭偃也乐见其成,自己的姐姐能有个好归宿,也是他的愿望。
幸福的生活总是相似,而不幸的生活却是千差万别。棠姜嫁给棠公不久就生了个儿子叫棠无咎,一家其乐融融。可没多久,棠公就死了。
都城最高行政长官死亡了,君王自然要派人去吊唁。君主身边的红人崔杼当仁不让。
这个崔杼原本是齐丁公的后代。灵公时曾率军伐郑、秦、鲁、莒等国。灵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吕光(庄公),杀太傅高厚,他在齐执政二十多年,当国秉政,骄横异常,先后立庄公、景公,在朝大肆杀戮,使齐政局动荡。
听说崔杼要来,未亡人棠姜自然不敢怠慢,按照礼仪,身着丧服,出行迎接。
《史记》记载:“初,崔杼有宠于惠公,惠公卒,高、国畏其逼也,逐之,崔杼奔卫。……灵公疾,崔杼迎故太子光而立之,是为庄公。庄公杀戎姬。五月壬辰,灵公卒,庄公即位,执太子牙于句窦之丘,杀之。八月,崔杼杀高厚。”
虽然棠姜身披素装,仍然掩盖不住她的冰雪肌肤与天仙美貌。崔杼第一眼看到她时,心头闪过一丝柔情蜜意,如平静的湖面在春风的吹拂下微波荡漾,崔杼的目光总是不经意地扫过棠姜身上。
纵观历史,美色往往屈服于权力,而权力也为美色发挥作用起到了催化作用。权臣崔杼对棠姜的美色念念不忘,就唤来了东郭偃,让他去说媒,准备要迎娶他的姐姐东郭姜。
东郭偃一脸的惊愕,随即脱口而出:“不行啊,您是齐丁公之后,我们是齐桓公小白之后,桓公、丁公同为姜姓,古制明确规定同姓不婚。”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
崔杼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可是同姓不婚这个规矩是古人制定的,不能轻易破坏。崔杼想了想,还是求助于占卜,当时的人笃行占卜。
精通占卜的陈文子看了占卜结果说:“这是凶兆啊,你不可以娶的。”崔杼听了后更加不高兴,说道:“她不过是个寡妇,有什么要紧的。就算是凶兆,那也应验在她的前夫身上了。”
此时崔杼挥舞起权力的大棒,很快娶棠姜为妻。
可怜的棠姜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莫名其妙的就成为了齐国权臣的妻子。她连发表意见的机会也没有,这就是乱世女子的悲惨之处。
在吹吹打打中,棠姜被大红轿子抬进了崔府,成为了官太太。此时,崔杼的原配夫人已经去世。东郭偃一面纠结于伦理纲常,一面又心中暗喜。原来自己在崔杼手下虽说是家臣,可平时大多干些驾车、扫院一些杂活,现在主人成为了自己的姐夫,身份、待遇肯定是不一样了。东郭偃开始成为了崔杼的家相,后来棠无咎也襄助舅舅。
棠姜进入崔府,不长时间又生了一个儿子,叫崔明,算上崔杼与原配妻子生的两个儿子崔成和崔强,崔杼共有三子。
两次嫁人的棠姜身上散发着一种成熟女人的味道,美貌加上风韵,哪个男人抵挡得住呢?
齐庄公也没能免俗,在崔府中见到棠姜后,他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了。
权力的魔力再次发挥作用。很快棠姜屈服于齐庄公的威逼利诱,两人睡到了一起,齐庄公经常有事没事时就到崔府去玩,而且专挑崔杼不在家的时候。
齐庄公甚至还干过更荒唐的事情,他到崔家与棠姜幽会时,把崔杼的帽子顺手赏赐给下人,侍从说:“这样不好吧?”齐庄公不以为然地说:“除了崔杼,难道别人就不能戴帽子吗?”
夜路走的多了,就会碰到鬼。对齐庄公的行为,崔杼早是心知肚明,可是有苦说不出,但这种事心中憋的时间长了,人也会恶向胆边生。
崔杼并没有因为愤怒而蛮干,而是耐心等待。他先是收买了齐庄公身旁的一名侍从贾举。贾举有一次侍奉齐庄公时得罪了国君,挨了鞭打。心有怨气,所以甘愿做崔杼的内线。有了这条内线,崔杼对齐庄公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公元前548年夏季,莒国国君前来齐国访问。齐庄公举行晚宴,这种外交性的宴会,国家重要人物都得出席。但崔杼没有来。贾举报告庄公:崔杼病得很重,无法下床,不能出席宴会。
齐庄公眉梢上闪过一丝喜悦的表情,原来这些天崔杼都没出家门。碍于面子,他已经多日没去和棠姜幽会了,心里正憋得慌呢。既然崔杼病得这么重,都下不了床,我何不前去偷偷私会小美人呢?
第二天一大早,齐庄公就迫不及待地乘着马车,赶到崔府。崔府门人见是国君亲临,赶紧打开大门。齐庄公并不去探望崔杼,而是径直奔往棠姜的房间。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不是走进了温柔乡,而是走进了鬼门关。
因为,崔杼其实并没有病,他只是故意放出风声,引诱齐庄公前来罢了。
齐庄公走进棠姜的房间,迫不及待冲上前去,就想搂住棠姜。棠姜撒娇让齐庄公稍等。自己走进内室,关上内室的门,从侧门走出来,离开了房间。这是崔杼暗地里的吩咐,他可不想在动手时,伤着了自己心爱的人。
齐庄公的侍卫贾举悄悄地关上房门,支开了护卫,护卫们当然很识相。
崔杼和妻子就当街敲起了大鼓,向大家宣扬齐庄公的所做作为。听到响动,齐庄公害怕了,只好向崔杼求饶:“我知道自己有罪,我改正了,今后不再犯了。你若不信,我可以写一个保证书给你”。崔杼说:“我怎么敢要你写保证书呢”。于是就避而不见他。齐桓公又对崔杼的管家说:“就允许我死在太庙里吧。崔杼的管家说:“我家老爷不在,我不敢做主”。
无奈之下,齐庄公打算跳墙逃跑,崔杼张弓射箭,正中脚后跟,齐庄公从墙上摔下死了。
为了一个女人,齐庄公命丧黄泉。
崔杼以霹雳手段灭了齐庄公后,与大夫庆丰合谋立齐灵公的幼子杵臼为君,即齐景公。崔杼自立为右相,庆封为左相。
有人说,在政治斗争中,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崔杼、庆丰二人因利益结盟,也因利益而斗争。
当时太史负责记录国家所发生的大事,对于崔杼杀害齐庄公这件事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一看很生气,要求改个写法。但太史坚持己见,崔杼没有赵盾的胸怀,他相信自己握有生杀大权,足以使太史收回弑君的记录。可这次他失败了,齐太史宁可选择死,也不放弃自己的原则。
话说,崔杼一心关注朝堂上的权利争斗,却忘记了自己家庭内部同样也在争权夺利。长大了的崔成、崔强、崔明开始争夺继承权。崔成由于身有残疾,被取消了继承人资格,他请求到封地去养老,崔杼答应了。但得势的棠无咎与东郭偃不同意。崔成和崔强很生气,要杀死他们,于是告诉了大夫庆丰。
此时的庆丰正在想办法对付崔杼,没想到他的两个儿子竟然主动送上门来了,于是便支持崔成和崔强把棠无咎和东郭偃杀掉了。
崔杼没想到官场斗争会延伸到自己家庭,他痛心疾首,在朝堂上质问庆丰:“我的儿子我没有教育好,是我自己的责任。可是我与你同朝为臣,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
庆丰笑了,他知道自己胜利在望。
于是,立刻命令大夫卢蒲嫳,率众人,把崔杼家的车库马厩都烧毁了,还杀了崔杼的两个儿子。
家门遭此大难,棠姜心灰意冷,觉得都是自己的错。崔杼因为自己见色起心。齐庄公贵为国君,也见色起心,堂堂国君弄到无地自容的地步。崔家遭此灭门,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造成的。棠姜无地自容,只好自缢而死。崔杼面对家庭的变故和政治对手的步步紧逼,终于也崩溃了,选择了自杀。
正是:
苦命女子颜值高,生于乱世奈何天。
为争红颜丢性命,权色利刃斩孽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