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勺子在聊一个概念,什么样的内容是好内容,所谓的高质量是如何定义的。其中有些分歧,我也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说法A:众多用户点赞、收藏的
用户点赞、收藏的内容加以分析得到同类用户喜好,并选取合适的推荐给潜在用户。看上去很美好的推荐算法,让众多用户点赞、收藏的内容不断的被众多内容消费者看到。常有人说,这个内容不错,大家都在看。然而,我们不能完全确定这是所谓的好内容、高质量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更像是流行内容,和服装界的流行服饰,音乐中的流行歌曲没什么区别。
说法B:用户分层,由浅入深的
如果我们不能从用户的横向喜好来判断内容是不是“好”,那么在纵向上我们能不变找到些参考依据呢?
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理论,实际上在这个理论已经非常简单粗暴的把用户分层了,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所谓内容可以由浅入深获得不通人群的浏览。
而且往往浏览量高的内容也都是因为通俗易懂、脍炙人口,而那些精英人士反而更喜欢阅读信息量更佳多、关联性更强的内容,可谓是摆事实讲道理。
总而言之,最基础的内容受众永远是最广的。
说法C:内容一定有好坏
在讨论说法B的时候,我还发现我们所说所说的好坏,实际上是有着一个潜在的“好内容”定义——能带来流量的内容。
在这个前提下,内容被注定了必须有好坏。是不是好内容的探讨或许到了这里终于有些眉目了。
第一,如果内容是为了带来流量,那必须是有好坏,因为这些内容之间有了竞争关系,竞争着内容消费者的注意力、时间。
第二,假设内容不是为了流量,我们不能否定某篇内容是为了满足个人表达欲望而写的凌乱之作没有价值,甚至是不好的。有些人,写作能缓解他的焦虑,那么无论他写什么,对他个人来说就是好的。
所以,内容本身并无好坏,看如何解释、从哪个角度解释。
探讨到这里,所谓的好内容可能就是这样定义的:
为了带来有效流量,针对不同用户的需要提供适合他知识结构的内容,并能满足他某些信息诉求的内容,往往这样的内容还有着流行因子。至于是不是高质量,可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那探讨到好内容和高质量是两回事情以外,是不是结束了呢?并不是,当我们在探讨内容的时候,其实和我们在看艺术品是一样的。如果只看一下艺术作品标题,确认画中描绘的场景与标题是否相符后,再看看写实与否、用色美不美。若是像这样表面性地鉴赏一番草草结束就太可惜了。
这幅作品是乔凡尼·德·尼古拉·阿尔诺菲尼和他妻子的肖像画,作品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使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结婚照。如果我们不知道艺术作品的创作年代、社会背景、社交关系等等各方面信息,我们很难理解艺术家的创作,也没法更好的鉴赏这样的艺术作品。当然,具体如何鉴赏这幅画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有很多专业的书籍和文章会系统的来讲解,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自行查阅一番。
又另如我们想了解巴洛克风格建筑,那是不是可以从当时的政治、文学、音乐、美术等各个领域找到合理的解释来让我们更佳理解这样的建筑艺术。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内容本身没好坏,但有上下文等更佳立体的内容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世界。或许这也是维基百科存在的理由吧。
不过话说回来,内容消费那么火,但内容消化似乎不温不火更显示出了现代人的焦虑。解决办法或许也就是不断的内容消费的同时,也要“刻苦”的内容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