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因为节约会被表扬,因为表扬也就会去做更多节约的事情。直到长大后我也一直保持着一些节俭的行为,但有些事情在公共场合去做的时候我却感觉尴尬,比如说在清晨关掉走廊里的灯,在洗手间去拧紧旁边的水龙头。因为身边没有人会这样做,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叫多管闲事。但是不去做吧,我心里又惦念着;去做吧,又会引来旁人奇怪的眼神。
特别是灯光这种东西,在公共场合开灯,很难定义是否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可能有人眼神不好真的需要光亮呢,有需要那就是不能算作浪费。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于资源的匮乏都有切身的感受,从小被教育节约用电。白天一定不能开灯,基本上都是我的思维定式。然而直到有一天,我去镇里上学,看到高大敞亮的教室,感觉甚是美好。上课时吊在屋顶的十几根灯管齐刷刷的亮着,让我一整节课都无法认真的听讲,只是觉得天已经很亮了不需要开灯了。于是在下课铃一响,就跑到教室门口摁下了开关,让我没想到的事情发生,全班同学瞬间安静,齐刷刷的抬起头望向我,好像有什么大事件发生了。但是年幼的我经不起众人惊恐目光的洗礼,遂机智的打开了开关,同学们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事后我觉得我见到了很大的世面,经常跟村子里的小伙伴讲,镇里的人白天也会开着灯,他们说这样会看的更清楚。虽然我5.2的眼睛从来没有赞成过这样的说法,但新的习惯还是养成了,从此不再去问候任何一盏在白天开着的灯。
直到上大学后,我发现并不是大家真的会需要白天的灯光,只是大家没有了关灯的意识罢了,因为偌大的校园里,随处可见无数的教室里开着灯,却空无一人。我又开始了我的关灯之旅,像是一种相思的病,只要是看到的、不需要开着的灯我就会挂念着。可惜校园太大,我的手触不到每一个开关,这让我常常感到难过。有赞同我的小伙伴说:你应该宣传起来,号召大家一起行动。于是我想,或许我应该统计下校园里有多少盏灯,耗过多少电,如果我把那些浪费的电累计起来,再折算成钱,一定会是一个让大家目瞪口呆的大数目,这样大家会心疼那笔钱,也就会行动起来。可是我不想那么做,因为我明白这不是一件需要收集一些证据来证明我们行动起来是对的的一件事情,一旦我去证明了,它将变成一道需要证明的证明题,它将破坏很多美好的东西,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懂得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有使用资源的权利,也有节约资源的渴望,只是我们暂时都忘了。需要灯光的时候是迫于黑暗的来临,我们就会很主动的开启光亮;然而当太阳将黑暗褪去,我们就会欣喜于太阳的功劳,忘却灯光昨夜的陪伴。如果你是一盏灯,你会不会因此而伤心!
年轻的人们喜欢给自己贴上强迫症的标签,说自己走到楼下还会返回楼上再三确定已经上锁的门,受不了怀疑;说自己会把每一期的报纸都会按照日期顺序排列,受不了错位;说自己会将书籍从小到大整齐的排列,受不了凌乱。我常常想有强迫症也挺好,毕竟是某一方面会做过头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总是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怎么就没有人有关灯的强迫症呢,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再怎么强迫都不会过头的嘛。
没有人会有关灯的强迫症,这样的强迫症一点都不酷。我也没有,我也不能长时间困苦于想着那些我未能关掉的灯,只是告诉自己每天把到过的地方的那些无辜的灯关掉就好了。无畏于别人的目光,遇到了就去做好,其实别人的目光也是告诉我,他们也想这样做,只是没有迈出那一步。
自然的和谐,无外乎于换位思考;资源的节约,必出自于点滴行动。
如果我是一盏灯,不需要我的时候,请把我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