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读十本书”真的是必要的吗?

我就不读,又怎样?

想到这个话题就是因为,昨天在播客偶然听到主播说他看过一本书叫《一本书读到世界格局2》

妙哉妙哉,既然一本书就能讲明白世界格局,那你为什么又出了第二部呢?

哦对,有可能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

无独有偶,在得到app上有一个音频名为《如何在20秒钟之内讲清楚一件事》,有意思的是这个音频时长三分钟(笑)

不得不说,现在的快节奏正在渗透着现代人的生活。十秒一个短视频,倍速倍速再倍速的电视剧,我们很难沉下心来去读完一本书,去认真思考一个观点。

你以为你在消费商品,其实商品正在消费你。

我们想读的书为什么要被别人定义?

“人生必读十本书”这种话题屡见不鲜,于是看书成了任务,读完成了目标,却忘记阅读本身就应该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就像一日三餐,就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不要被他人定义!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阿詹在书里悄悄的写到:没有什么所谓的书单,如果你还是想要,那也只能给你一份你认为的所谓的书单而已。她说,她的阅读也是毫无章法的来自父母的兴之所至。

人们都希望名人给一份书单,也都期待小孩子的梦想应该是高尚至少有前途的。在一次作文课上,三毛写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拾荒者,被老师怒吼。后来不得不改为“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拯救天下万民”。

并且老师看了十分感动,批了个甲,“这才是一个有理想,不辜负父母期望的志愿。”

所以,到底是谁在塑造着我们?

是无孔不入的营销,是从小培养的意识形态。是一些僵化了的东西。

但生而为人,我们应该有自主的选择意识,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人生必读十本书应该由你自己定义,是一本还是十本?是读或者不够?是何时何地读?

水果摊的老板可以看《红楼梦》

地铁上的打工人可以看《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图书馆的八旬老人可以带着放大镜看《四库全书》

我也可以躺着床上看着《历史的温度》

去列自己的书单,去思考自己的观点。

去特立独行。去绽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