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定义
传统的入梅和出梅与天干和地支有关,气象意义的入梅有特定的指标。
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两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末日为出梅。气象上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变化为指标,把长江中下游地区多连阴雨天气的时间段称为黄梅雨,将梅雨期间梅雨锋系及主要雨带明显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区域5天内的雨日在2天以下区内最高气温明显升高到30摄氏度以上,而地面南风风速也显著加大的现象定为出梅,梅雨过后,绝大多数地区进入盛夏高温季节。
2020年梅季时间及形成原因
今年的梅雨季时间为6月8日至7月19日,长达42天,与1998年并列史上梅雨季时长第九位。据统计,1951年以来,历史上入梅最早的日期是5月25日,入梅最晚的日期是6月26日,出梅最早的日期是6月23日,出梅最晚的日期是8月4日;梅雨季时间最长的为1954年59天,也正是梅雨“超长待机”的那一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性的特大洪水。
今年的梅雨季时长较大的原因是什么呢?气象专家表示,暖高压和东北冷汤“袭击”了大西风带,把夏季制造高温的副高挡在了海峰上,至今也没法到我国驱散雨带,于是连绵的梅雨带就一直南北挥动,日久不退。当然,还有小道消息称,最两年的气候紊乱是由于亚马逊森林被焚烧,影响大气氧层,这个没有科学考证,只能听听了。
梅雨季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古有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就是梅雨季季节高温湿大的特点。梅雨“霉”雨,发霉也是这个季节的另一大特色,李时珍就曾描述过:“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许多人在这个季节会患皮肤病,如螨虫带来的荨麻疹等;关节不好的中老年人由于晴雨天交替变化快也容易复发风湿性关节炎(现在这个病越来越年轻化了);由于雨水太过于充沛,许多未成熟的果蔬作物长时间浸泡雨水根部发烂,没有得到足够的阳光照射导致果实甜度不足,口感不佳;接连的雨水使得交通不便利,加大了运输成本和时长,导致物价上涨。当然,这个时候如樟脑丸、除湿剂,衣物烘干机等等去潮去湿的产品就要供不应求了。
虽然梅雨季带给人们这么多麻烦,聪明的人们怎么会想不到办法应对呢!生命不休运动不止,强健的身体是对抗各种季节变化的本命利器,在加上科学营养的食物调补祛湿驱寒(如薏仁、冬瓜、绿豆、洋葱等当季菜),勤晒被,多通风,再加上各种对抗湿寒的试剂、机器,内调外养妥妥度过梅雨季。
梅雨季的时候还要注意食物发霉中毒,进行烹饪的时候要区分熟食、生食,分开煮熟煮透,避免霉菌感染肠道,冰箱的食物也不宜存放时间过久,及时清理。
总之,梅雨季虽然麻烦多,但只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重个人卫生,也就没啥大问题了,梅雨季过后就进入炎热的酷暑三伏天了,三伏天为一伏:7月16日至7月25日为期10天;二伏:7月26日至8月14日为期20天;三伏:8月15日至8月24日为期10天。不管是梅雨也好、三伏也好,作为一年当中不可缺失的节气,我们慢慢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