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锅汤熬好,坐下来贴张面膜,写十分钟。
从星沙搬到北辰,最大的变化就是菜市场。我以前很爱泉塘的菜市场,因为那里聚集着很多附近种菜的大爷大妈们。总是一排蹲在地上,在蛇皮袋上工工整整的摆好自己种的各种,不那么标准的好看,但主人很珍爱,要价略高且不抹零头。
我特别喜欢蹲在他们面前,跟他们扯东扯西,看他们半天算不清要多少钱,还磨磨叽叽要跟他们还一毛两毛钱。每当这个时候,都被爱钱的李老师笑话,每次大笔开支眼睛都不眨,却喜欢浪费时间和老头老太太还一毛两毛。
是啊,我就喜欢跟他们没话找话,哈哈。最舍不得的是卖黑猪肉的老板娘。因为她苗条又好看,而且很温柔,有一种骨相美,像刘涛。但私以为比刘涛更耐看,因为颧骨没有那么突出。每每她稍微一收拾,我都觉得好惊艳。因为挥动着大砍刀在案板前剁肉和娇小漂亮的女人总是会有戏剧的冲突和生活的张力感。
搬到这边后,前有河马超市,左侧有大型生鲜市场,后有盒马奥莱,南门有一条街,有临时的小摊小贩,也有小型的个人生鲜店铺,卖鸡卖鸭卖猪卖牛卖鸽子卖鸡蛋卖小菜卖包子…等等不一而足。
我不喜欢去超市买菜,就喜欢逛地摊和小铺子。那里生活气息很浓,每个人都自带故事,每个人都不一样。而超市的收银员大部分都像机器人。
买了半年的猪肉,自然分辨出来各个摊位上那些肉和骨头的区别和差异。总结起来,原来买东西其实就是买人。
这家我经常买肉的店铺,老板娘怎么说呢。哈哈,你可以说她又矮又胖,但我真的好喜欢她。
有时候周末会出门晚一点买菜,看到她们家店里一人捧一碗热气腾腾的粉在嗦,一看就好好吃。
老板娘,这哪里买的粉?好吃吗?
当然好吃。我自己做的噻。
有时候她穿着厚厚的棉服,但也会画一点淡妆。年纪看上去五十出头,但气色很好,皮肤白里透红,虽然有皱纹,不是那种美容院做出来的像刨了壳的鸡蛋一样,又白又嫩又细的皮肤状态,但散发出一种有生命力的健康的美。
说话嗓门很大,和优雅不沾边,但和店铺的整体感觉,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气氛特别搭。她站在收银台那,手脚麻利的过称,收钱,嬉笑怒骂,都是风景和热闹。无论是来买菜的人,还是店里干活的人,都被关照的很熨帖。
她的老公负责卖肉,每天就在离她不到两米的地方割肉切肉,砍骨头。矮矮墩墩的,很壮实,黢黑的。一看就很搭。就连肉摊子下的小狗,也被照顾得油光发亮,又活泼又乖,一脸幸福的狗模样。
偶尔下午的时候,她儿子会来给老爹替会儿班。杀猪的人都半夜起床,下午他们需要补觉。儿子也是矮矮墩墩的,一家人团团圆圆的。
这家店一直很稳定,隔壁,隔壁的隔壁,时不时重新装修换老板,只有她们家一直在,并且业务范围在扩张,还请了一个阿姨帮忙。
有时候我会跟老板娘请教菜怎么做。一听她开口,就知道是做饭的行家,细节都提点的很到位。看着她嘴里塞着一根烟,手上也丝毫不停顿干活的样子,一种热气腾腾的生活扑面而来。
记得女作家李篠懿有一本书,叫《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原谅我没有打对她的全名,因为字实在有点复杂,而且也不是这篇书写的重点),大概是记录了一些漂亮且活得榜样的女子,她本人的文章和视频号也做的非常不错,是精英女子学识丰富的模样。我还是更喜欢张爱玲的名字,因为一打首字母就出来,而且这几个字小学生都能认识。
跑题了,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对的。灶台上的骨头汤也慢火熬好了。因为卖肉的老板娘,对于吃这件事很爱好,吃东西的品质也不愿意凑合,所以她们家的菜品质都不错。经常来买菜的,一看都是经过生活一箪一食常年历练的。也正因为品质有保证,积累了客源,稳定性也好。由此进入了一个正向的循环。
而一切的起点,其实在于一个人本身对食物的品质有要求,推己及人,自然也能吸引到一圈对食物有相同品质的人。
人聚财旺。
嗯,观这位老板娘,面盘如满月,嘴阔吃四方,旺夫益子,镇店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