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讲台之下的听课老师们纷纷露出嘲笑的表情,咦?大屏幕上出现一行醒目的大字:略—读——课——上——偏——了!我伸出双手想抓住什么,突然,鼻子流出了鲜红鲜红的血——那是一个女生受伤的脸!我一下子被惊醒!夜深人静,周围漆黑一团,我的心在怦怦跳,又一个噩梦......
我知道,我又一次陷入了迷茫——略读课究竟如何上?我知道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同样重要!要运用精读课文习得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可是,这,只停留在脑海中而已,我的“知道”和我的“实践”之间隔着一道深沟,我无法跨越,也一度不想跨越,那样多累哦!我在回避!
所以,我在上略读课文的时候,依然沿用老路子:预习检查(主要是词语过关)——初读课文——总体概括内容——课文内容学习(运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学习方法)。
然而,有时候越回避什么反而越会碰到什么!
学校要展示思维融入课的任务落到我的肩上了,不仅仅要有思维图式的融入也要上略读课文!我顿时慌乱起来,噩梦连连……
《扁鹊治病》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属于第八单元,而这一单元的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临近期末,课文所剩无几,第八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是《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和《故事二则》。在选择这一课的时候,我的初衷就是因为这一课课文短,内容相对来说简单些,我自认为比较好上。然而,我错了!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本单元的前两课都还没有上,运用精读课文的语文学习方法去学习略读课文本就是空中楼阁!语文要素也就是“简要复述”的训练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陌生而难懂得,我对于如何引导孩子们复述故事也是模模糊糊的。
于是,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篇名师王淞周老师指导的同一课就开始上了!我都没有搞清楚具体的那一个在哪本书上,那一单元的训练主题是什么?那篇课文是精读还是略读?我就原样照搬!结果呢,被语文教研员听课时,评为
略学课文上偏了!
那节课上,我使出浑身解数,我精讲精练,分析扁鹊,推敲蔡桓侯,配乐朗读,写写你想对蔡桓侯说的话,最后又奇怪的让孩们去复述课文。更为可怕的是整节课,我都没有任何关于复述的训练,居然在课的最后环节安排了小组合作——复述训练!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乃至以后的日子里,我都想哭!烂透了!我真是烂透了!
随意搭配,随意乱上!这,是我对自己这节课的评价!
当天晚上,我连夜修改我的教学设计,我知道,我的迷茫的背后正是我需要研究的方向!我需要正本清源,我需要查阅课标!
研读课标时,我读到: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把握以下两点:
一、就内容而言,略读课文对内容理解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学生能够抓住重、难点理解课文大意就好,词句理解不作为训练重点;
二、就方法而言,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习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书中还说: 略读课的教学,千万不可以贪多求全,要突出学习重点,力求做到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抓住重点词句或段落深入学习。
关于复述,书中这样写道:复述既是说的训练,也是读的训练。它可以检视学生课文内容掌握的程度,促使学生积累词汇,锻炼表达的精确性、准确性、生动性和连贯性。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复述对学生思维创造,记忆训练、语言表达以及写作能力提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知道,复述,简要复述也好,都属于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
于是,夜深人静的夜晚,噩梦不再出现,我睡着啦!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磨课,
简要复述(本课语文要素)的提出——回顾简要复述的的方法——学习课文——学生们自己绘制关于课文故事发展顺序的时间流程图的绘制——我引领孩子们进入第一个时间节点的复述——提炼复述时要注意的问题——合作学习复述全文——展示评价——创造情境感悟寓意——推荐阅读。果真,孩子们很顺利也很快的复述出了故事!
第三天,我的课获得的好评……
(西夏合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