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首要之务,我要看见
本课程”首要之务,我要看见”和下一课”首要之务,我要以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万物”,可为相辅相成,将我们的学习过程推进一大步,而且再次回到”动机”这一主题。凡是身为老师都知道,他们最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的特质,莫过于学习的渴望,缺少这一动机,教室根本就形同虚设,同理,病患若没有改变的愿心,治疗师必然爱莫能助,因此,奇迹学员必须真心想要学习,否则是上再好的老师也一筹莫展。我们愿意向耶稣学习,只因他的教会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为了达此目的,耶稣首先得让我们认清自己活的并不快乐。他在正文”快乐的学徒”那一节里,一开始就委婉的道出这一前提:
圣灵需要快乐的学徒,祂才能透过他们快乐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死心塌地甘愿受苦的你,首先得认清自己确实活得很不快乐才行,由于你已经把受苦视为一种乐事,圣灵只好用苦乐的对比来开导你。你已经分不清痛苦快乐之分别,才会卯尽全力去学习永远也不可能学会的事,甚至相信唯有学会这本事,才有快乐的一天。(T-14.II.1:1-4)
现在,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文:
(1:1-4)今天的观念强调的不只是”决心”而已。它将慧见置于你的一切渴望之上。你在操练这一观念时,可能会有所迟疑,因为你担心自己也许言不由衷。没有关系。
耶稣并不指望我们能够真心说出今天的主题。试想,真正能放弃判断而选择慧见的人,必已下定决心不再追逐特殊性了,然而,这对小我而言,简直是束手待毙。小我会百般劝阻我们:”要是没有特殊性来帮忙抵制内在的空虚和匮乏,我们只能任由无情世界摆布,而且死无葬身之地。”
(1:5)这个观念迟早会变的真实无比,今天练习的目的只是把这时刻拉近一点而已。
在整部课程里,耶稣一再声明,学习这门功课需要一段过程,这里也是如此。因此,他并不指望我们立即放下小我,而与他携手同行,但我们至少得看清自己的选择所引发的后果,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正朝着哪个方向迈进。
(2:1)当你说:”首要之务我要看见”时,你很可能相信自己必须付出某种代价。
关于”付出代价”或”牺牲”这个主题,我们日后还会进一步探讨,此处先简略提一下,对小我而言,倘若用基督智慧来看待万事万物,就得到牺牲自己的个体身份,而这个 个体身份建立于分别、判断、恐惧及仇恨之上。我们若想生存,你不是得牺牲幸福与欲乐为过去赎罪,就是要别人因为我们的幸福与平安付出代价。不论前者或后者,都避免不了 有人赢有人输的局面,再度反映出小我的非此即彼的运作原则,下一段则是圣灵针对牺牲观念所作的答复:
(2:2-5)如果你会为这种义无反顾的语气感到不安,不妨再加上一句话:
慧见从不要求任何代价。
如果害怕失落的忧虑仍挥之不去,再加上一句:
它只会带来祝福。
耶稣这段话其实是在驱策我们,从早到晚尽可能随时记得当天的功课,激发自己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在此,我又得重复提醒一下,忘了练习,并非罪过;相反的,”忘记”本身其实正为我们提供一个认识自己的最好线索。凡事真正有心学习这部课程的人,首先必须明白自己是多么不想学它。这种抵制心态,说到究竟,就是害怕失落自己。若不先行化解这种心态,我们是永远学不会这部课程的:而化解第一步就是清楚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唯有真正面对问题,才有跨越障碍的机会。
(3)若要达到最大的成效,必须再三复诵今天的观念。至少每半小时练习一次,多多益善。甚至可以试试每15或20分钟复诵一次,最好你能定时复诵这一观念,从一早醒来或醒后不久就开始练习,一天之中,试着持之以恒。即使在与人交谈,或忙着其它事情时,也不难做到。你仍能够暗自复诵这一短句,而不打断手中的工作。
耶稣很清楚我们的能耐,因此讲的十分委婉。他一边激发我们的学习动机,建议练习的次数多多益善,我一边又安抚我们,即使心生抗拒,也无需内疚。他说:
(4:1-5)真正的问题是,你会多常记得练习?你有多么希望这一个观念成真?只要答复了其一,就已答复了另一个问题了。你很可能会错过几次练习,也许错过相当多次,不要 为了此懊恼,只需要从那一刻起继续你的进度。
耶稣的意思很清楚,即使忘了,也无需感到内疚---他好似看准我们会忘记似的。然而,必须留意他话里的重点,每当我们想起自己忘记了的那一刻,至少推敲一下忘记的理由, 我们便会看出原来自己并不甘心学习这部课程。毫无疑问的,我们心中有一部分仍然想要学习,否则连试都不会试;只不过,我们还有另一部分对于究竟要不要操练下去,抱持强烈的保留态度。毕竟,我们依旧根深蒂固的认同小我 以及那一套分裂判断的思想体系。
(4:6)这一天里,即使只有一次你感觉到了自己复诵时的诚心,我敢保证,你已经为自己 省下了好几年的功夫。
正文提过节省千百年的时间(T-1.II.6:7)。耶稣此处的意思是说,即使今天一整天只有一次练习是诚心的,就已经算是了不起的成就了。除此之外,我们需要随时谨记在心,线性时间只是一个幻相;虽然如此,只要我们还认定自己活在时空内,是不可能真正了解”节省时间”的说法。幸好,我们的练习并非仰赖”了解”而是凭借一颗小小的愿心(T-18.IV.7:5-6)
耶稣将这些观念留待下一课继续发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