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什么远比怎么教重要。
我们要去一个地方,方向远比速度、方法重要,这是常识。这方向,一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中的教什么。这几乎是不辩自明的问题。
这样说,是不是降低了教师的专业性,乃至降低了教师的地位呢?答案是否定的。辨别清楚要教什么,在其他学科,基本上是清晰、清楚的(历史中意识形态的对错、科学中的最新发现造成的正误,这些不是这里论证的内容),但语文科却不是这样,语文科就确实存在一个教什么的问题。
为什么?因为语文面对的是语言文字材料,语文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直接面对语文知识,需要教授的语文知识,一,需要识别,二,需要创建。
怎么看待有些人没怎么学过语文,“语文能力”却非常高的问题?一,我们太小看人的自我成长性了,我们所谓的“教”,若没有方向的正确,实际的有用,倒不如不教——莫言只需要老师教给他识字就够了。
当前所谓的“好”教,也即当前的语文评课标准中的教得好,多着眼于教的方法方式,很少关注学生学的情况。比如“微型课”,直接切断了“教”、“学”二者的联系,没有学生竟然能“教学”,也只能是我们中国了——要知道,微型课不是说课,不需要理念、理据、目的的讲解,只需要去“讲”,这样的课堂倒不如让老师演讲来的直接。
知道有种教育叫学徒式教育(无数匠人接受的就是这种教育)吗?师傅是不懂什么教育学的,成功的先例却同教育学极度发达后的教育最起码一样辉煌。这种教育同心理学、教育学不断发展的教育相比,劣势如此明显,尚且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教育效果,是教育方法的成功,更是教什么的成功。
再举一例,语言学习是人生学习中最难的一项,孩子掌握语言的过程,大人不见得清楚自己帮了哪些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