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介绍这个话题之前,有必要对人物及背景做一番简介:
主人公:蛋蛋 女 28M 女宝 纯母乳至6个月 母乳至~今(未离乳)5M开始添加辅食 7M“发牙” 24M出齐牙,能自主进食(成人代为需要善后)
生活环境:前6M妈妈全职带,6M起 外婆白天带 夜晚依旧归妈妈。24M始夜晚也归外婆,但白天与妈妈一屋檐下。长期跟着爸爸妈妈外婆两地奔波周末周间适应不同环境。24M起与妹妹一起分享生活环境。
出生方式:剖宫产
睡眠模式:一直母婴同床,与成人睡眠共享。
背景基本介绍完毕,进入激动人心的自主睡眠的锻炼方法介绍^.^
每天能看到娃自己进入睡眠(没喋喋不休 反反复复的故事要求/陪睡要求及各种谈条件等)估计是每个用心为人父母者的心里最大渴望。在继续介绍蛋蛋同学的成功自助睡眠方法前,想先介绍一本有关婴儿睡眠的书,给蛋妈蛋理论找点依据。
蛋蛋也经历过夜间的一个睡眠问题时期,因此专门买了这本书来让让自己好好审视自己育儿过程。
简而言之,成功让宝宝自助睡眠,要考虑的相关点是:父母(看湖人)与宝宝的依附关系、情绪连结、亲密体验、宝宝的主体感。
很多育儿书都会在你宝宝还是新生儿时就教你,不要母婴同床,不要老是抱宝宝,会形成习惯、会依赖。
其实,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那只是个统计数字结论。很大程度上,你娃就是个例外!新生宝宝的表现多是猫一天狗一天的。宝宝只知道要刻不容缓的温饱、安全与舒适。能让宝宝如此,管你采取的是什么育儿方式,宝宝准是安静而与你“和平共处”的。也就是说,学习育儿方式的,你得祈祷你娃在别人的统计数据里且是那种“标准样本”。
回到蛋蛋,我想先说“哭"这个话题,因为一说“锻炼”对于婴幼儿来说,意味着改变,意味着陌生,意味着TA得离开舒适区,这引起的情绪反应对小家伙而言自然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嚎两嗓子是在所难免的了。
父母与宝宝之间 常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彼此的“爱恨冲突”甚至涉及生与死的感觉与情绪。----别告诉我你还没给娃气得火冒三丈(不管有没有动口或动手),也别告诉我没被娃烦得恨不得塞回肚子----我是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相信的。可是过后,看到TA的笑容、睡颜,你又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那有了这些情绪,其实我们说很正常。这情绪可以作为一种工具 引导宝宝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与父母分离的独立个体,意识到TA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完成。不影响爸爸妈妈对TA的爱,同时也是重要的,避开爸爸妈妈的情绪炮火。蛋蛋的原话是“爸爸妈妈不会变怪兽”(出自情绪绘本《小猪威比》)。
因此,要宝宝自主睡眠,首先,宝宝要学会理解基本的几种情绪:开心、伤心、担心、委屈、生气、愤怒。这里,蛋蛋的学习方法是:第一:通过绘本学习《小猪威比》铺垫了好一段时间。第二:由于她正处于T2(terrible two,恐怖的两岁 第一个反抗期)经常会在她实际经历这几种情绪时帮她指出(妈妈知道你在开心、伤心、委屈、生气、愤怒…你是不是觉得……………所以你哭、笑、摔东西……)宝宝慢慢会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
有了情绪的理论与实践认知。可以走第二步了:让宝宝体察你的行为背后情绪。
听起来很难对不对?其实很简单:比如你在宝宝身边看了一部喜剧很搞笑你笑了。你可以抱起宝宝吻一把说:宝宝,妈妈好开心啊,电影太好笑了,妈妈看了开心得笑不停,还忍不住要吻宝宝你了呢。又比如你实在没忍住跟宝宝爸爸拌了一嘴,咬断了一根筷子、两根鸡骨头、三块脆骨……(宝宝是天生的情绪侦查器,婴儿出生几天就会观颜察色了。这是人的本能只是大宝宝需要父母去教导如何更合理更适合这个家庭生活节奏的表达应对--你可以不教啊,大宝宝们会模仿复制成人的——就是近身看护人的,而且根深蒂固一辈子,所以才说孩子的问题不是TA自身的问题是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系统的问题--扯远了)你可以抱抱宝宝告诉TA:宝宝对不起,妈妈吓到你了吧,妈妈好生气,刚跟爸爸吵架了,所以……你记得威比生气干什么了吗?——转移注意力。
有了情绪认知做基础,接下来就是“残忍”的锻炼了。成长总是伴随痛苦的。心软的父母可以绕道了。
宝宝一出生才那么50多厘米,几斤的小人短短两年多就齐腰在你身边蹦蹦跳跳、叽叽喳喳,个中有多少的成长milestone?多少个快速增长期撑脑门、撑骨节儿、牙齿冲破压床…翻身滚下床、学爬练习爬的满腿乌青、学走摔的鼻青眼肿?可是宝宝每掌握一个新技能的自信与开心你又能察觉到没?
独立睡眠也是一项技能,需要宝宝自己去尝试、练习。但需要父母/看护人的积极鼓励与用心陪伴。但独立睡眠技能与其他相比,有其特殊性。睡眠问题是身心两个层面的问题(情绪与生理)。要宝宝乖乖自己去睡,起码,宝宝情绪上要是比较平静的,感到安全的;生理上应该是比较疲惫的。如此,宝宝才会容易有睡意,才容易自己“哄”睡自己。
而前面的宝宝情绪认知训练,就是无形中帮助宝宝建立与妈妈/看护人的连结(安全依恋关系)的。宝宝懂得了一些行为与情绪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自己平静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她体察及预见她如果不按照要求去睡觉爸爸妈妈/看护人可能就有的行为结果(不陪玩?不带去那里玩?没有什么好吃的?…等等)还有预见如果照要求做后爸爸妈妈/看护人可能的奖赏。
这里也就会出现考验爸爸妈妈/看护人是否忍心放手的worst时刻:宝宝自己情绪不佳,不愿体察父母/看护人情绪或不管不顾期许。
这时,父母/监护人是否就妥协举白旗,被娃要挟投降满足其其他要求;还是跟娃死磕到底,关门不闻不问/暴揍一顿等娃哭到撕心裂肺到累极而睡?
No No No!在那个当下,我们则应该给予宝宝积极参与关注,转移宝宝“睡不着、咬玩/陪等其他要求的注意/意图,从而消除对抗。比如:宝宝不肯自己睡 要陪睡,你不答应TA一哭二闹,你则若无其事走进房间问TA外面下雨了嘛?今天早上玩了什么/跟谁玩了,好不好玩,吃了什么…一面平复TA情绪一面引TA回想总结。顺便调整房间明暗(拉窗帘啊等)、温度,放舒缓音乐等。等娃平静下来放松下来就不会坚持要求了。(娃睡醒记得给与表扬及奖励。)
这时你该反省训练是否不够“狠”了,1.娃生理上不够疲累因而没有睡意。--那白天多安排活动;多跑跳啊、自己爬上椅子吃饭啊,帮忙扔垃圾等大动作运动。同时太兴奋与活动剧烈的活动尽量提前或睡醒后进行,以防干扰睡眠。
当宝宝自主睡眠成功后,记得给宝宝称心的奖励。何谓称心?就是宝宝真正想要的而不是你强塞的。比如我很想蛋蛋会画画(蜡笔)但蛋蛋更爱蹦跳-陪她蹦跳,于是奖励自然就是后者。
称心的奖励非常重要,而引导宝宝说出自己的需求—就是让宝宝提不过分可达到的要求,也正是教育宝宝与人沟通交际的一个很好互动。因为给的不是想要的、要求过分而不可满足这两点都是人际关系难以为继的。
然后次日睡前仪式中 要下意识提醒宝宝昨天成功的奖励,然后再提今天的期许与奖励:宝宝昨天好棒哦,自己陪海马睡觉自己盖被子。妈妈奖励宝宝两个蛋挞了哦。蛋挞好不好吃?今天宝宝继续自己睡觉哦,(还在回味奖励的娃一般不拒绝要求)……每日如此。
正面强化鼓励、奖赏后,一旦形成习惯(一般最少持续5-7天)就比较容易啦。
筒子们,你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