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那咱们就不得不提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人,他们两个人相爱相杀,是一辈子的死对头。而对于他们两个人的介绍我就不在这一一赘述了,毕竟三国里面有那么多关于他们俩的内容。
由于司马懿的出现,基本上已经到了三国的中后期,所以三国前期的内容今天我们在这就不说了,直接跳到刘备死后,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在刘备去世以后,蜀国所有的大事小事都落在了诸葛亮一个人的身上,后主刘禅也是一个不管事的主儿,所以国内大小事宜全凭诸葛亮一个人说了算。一开始刘禅还是十分的听话的,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什么都信任他。于是诸葛亮便提出了出蜀国,攻打魏国的建议。
刘禅很快也就批准了,并让诸葛亮亲自率领军队前去作战。在诸葛亮走后刘禅每天就只顾吃喝玩乐,花天酒地。对于身边大臣的进言一概不听,只听那些服侍和奉承自己的小人的话,并多次为难诸葛亮,颁发圣旨让他快速班师回朝。都快攻进魏国都城了无奈只能挥泪撤军,所以说诸葛亮这一生输就输在过于忠心了。
相反司马懿虽然在魏国的官职很高,却从来没有真心臣服于魏国过,他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人,他生前所做的事也都是替自己日后的发展做铺垫,只要时机成熟他随时可以改朝换代自立为王。所以司马懿一生都想着怎样成为王者,而诸葛亮却想着怎样帮助刘备完成梦想,统一中原光复汉朝。目的不同阵容不同结果自然不同,最后诸葛亮死在了五丈原,而司马懿却成为了魏国的话事人,为他儿子建立晋朝统一中原做了铺垫。
虽然司马懿成为了整个三国的最终胜者,但在很多人心目中,诸葛亮在谋略方面,还是要在司马懿之上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诸葛亮空城计的成功实施,足以说明了这点。当时诸葛亮是一个人退守在一个城池当中,因为粮草不足,诸葛亮不得不把手下所有的人派出去运输粮草,否则一旦魏军围城那么他们将会十分被动,最后会因为粮草的原因而被迫投降,诸葛亮想与其困死在城中,倒不如把所有人都派出去拼一把。于是那些精兵干将都被悄悄派出城了,城中留下来的只有诸葛亮和几百名老人小孩。
可就在这是,司马懿来了。不知道是司马懿的情报工作做的好还是诸葛亮运气不好,总之这两个人就是正面相遇了。诸葛亮看到司马懿来了以后并没有展现出很慌张的样子,而是灵机一动,让手下把城门打开,让士兵扮成商人出入城门,自己则淡定自若的坐在城门之上,弹着琴喝着茶。
司马懿看到是这种情形之后,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怀疑,但是他却迟迟不发兵进攻。他的手下都在催司马懿早点发起进攻,可是他却一拖再拖,然后假装以为城内有诸葛亮的埋伏,让军队迅速按原路撤退。其实司马懿知道这个空城计只不过是诸葛亮拖住自己一个办法,不过为了自己能够活命他必须也要让诸葛亮活下来,而且还不能让曹氏一族起疑。所以在撤军途中司马懿又调转枪头回到了这个城池,这时候诸葛亮早就已经离开了哪里,什么也没有留下。
很明显,司马懿一眼就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但他为何还要在明明已看穿的情况下,假装中计,坚持选择退兵呢?关于这个问题,司马懿在临死前,对儿子说出了真相。原来司马懿早就知道曹氏一族用他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用他来对抗蜀国的诸葛亮,等什么时候解决了诸葛亮这个大患以后,曹氏一族就会转身对付自己,到那时候自己就会处在非常被动的境地,进也不行退也不是。所以对于司马懿来说他特别希望诸葛亮这个对手能够活的久一点,能多给他的点时间来掌控魏国。
在外人看来能够吓唬到司马懿并成功逃脱是诸葛亮的智慧,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那种紧急情况下,司马懿也能应对自如,完全随了诸葛亮的心愿,也是一种智慧。而并非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司马懿没有诸葛亮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