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江南,梦里水乡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 ”,网友纷纷在晒自己家乡的真江南美景,让我羡慕不已。而我从小生在东北,求学工作也一直局限于东北,竟一直没有到过真正的江南,大概这是前半生的遗憾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虽然习惯了东北的一年有半年是寒冷的,一年有半年又是干燥的,但内心却一直向往着江南的梦里水乡。

因为东北最缺少的就是那种水上人家的小桥流水之诗意,所以一提到江南,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水”,大概源于姜姗那首《梦里水乡》,水上青山荡漾,杨柳飘荡,曲调宛转悠扬,诉说着江南女子温温柔柔的心事。

作为东北人,我对水情有独钟,但东北没有水上之乡,有的是城市之间的大小的湖,用东北话说就是“泡(pāo)子”,当然也有嫩江,松花江这样的大江,但与之江南的水却是另一种味道。北方的湖好像也如北方的季节变换一样是粗犷的,江是激荡咆哮的,而江南的水在我心里是柔柔的,缓缓的,自带一种温婉的气质。

因为没有亲临过江南,所以对于江南的印象更多的是来自想象和梦中的模样,还有那些蕴藏于古诗词中的意境。

江南,总是让人想到莲。虽然北方也有荷塘,却难让人有“莲动下渔舟”的联想,而江南却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美女,想到莲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倘择一日天晴日丽,三两美女结伴,坐一叶小舟,于荷塘中采莲,还有鱼儿嬉戏作伴,那是何等美妙!如果雨天坐在乌篷船中,那又是另一番意境!

南北朝时萧衍曾作《子夜四时歌》,以莲来歌咏爱情。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夏季江南到了莲花盛开之时,你看那红莲的身影倒映在碧绿的水面上,莲是这般火红炽热,就如同我炽热的心一样啊!藕虽然形态各异,但我的心却专一而毫无异想。

原来莲花不只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江南的红莲还象征着专一的爱情呢!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江南是古代很多诗人的最爱,就连以豪放派著称的苏东坡也是如此。比如他的《望江南·超然台作》,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首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春还不晚,微风吹拂,柳丝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上远远眺望去,护城河半满的春水微微荡漾,岸边则是城内满眼竞相开放的春花,而屋顶的瓦片笼罩在烟雨迷蒙中。寒食后,酒醒后不禁思乡,但又转念一想:不要对老朋友思念故乡了,何不煮一杯刚采的新茶,趁着这春意,作诗醉酒都要趁着年华尚好啊!

“诗酒趁年华”如今成为后人传颂的名句,成了珍惜春光,珍惜青春的代名词。这都是江南的功劳啊!


去过江南的人,一生难忘忆江南。

【宋】王安石 《题西太一宫壁》中写到: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诗人站在浓密的柳叶深处,听蝉儿正在鸣叫,看到落日映照下的莲花颜色更加红艳夺目,看着池塘里的水仿佛把自己带回了回忆,已经满头白发的自己不禁又回想起了江南水乡的春天,表达了对青春时代的无限怀恋。

这与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白居易最后用了反问“能不忆”更突出表达了江南的让人留恋之情。

没去过江南的,一生魂牵梦绕梦江南。

宋代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把江南写得真是美不胜收: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江南的水就像美人流转的眼波,青山就像美人蹙起的黛眉,让人赏心悦目。若要问行人去向何处,那一定是这山水交汇的地方了。朋友啊,我这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啊!

谁又能抵挡江南的美景呢?唐代韦庄的《菩萨蛮》中写到: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比天空还要清澈碧绿,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此情此景,实在让没去过江南的人都心生向往。

如果说前半生没有去过江南是一种遗憾,那么如果后半生真的去了江南,我想我会“只认江南作故乡了”,因为如此诗意的江南太美了!

齐帆齐商学院【第12期28天写作特训营】第10篇 1636字,累计20863字

主题文:江南印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