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丽总结
《非暴力沟通》20190326 线上共读
学习内容:第12章-重获生活的热情(P164-P167)
今早的学习从我和文丽 的案例开始,文丽的案例分享,在黎老师的带动下,收获颇多。
文丽的案例呈现如下:
事件:
昨晚与孩子商量好去江滩散步,孩子在中途改变行程,未经商量,没有跟随妈妈一起过马路,妈妈在马路对面等了2-3个红路灯后,看不见孩子。发现孩子去了同学家。
感受:生气,愤怒
困难分解:
1. 未如约去江滩散步。--(性格需求:注重承诺,珍惜亲子时光;灵性需求(神奇养育):亲密感)
2. 行程改变时,未沟通确认。--(性格需求:尊重,重视,理解,支持;灵性需求(神奇养育):自由表达)
3. 没有跟随妈妈一起过马路,消失在人群中,妈妈担心安全。--(性格需求:注重安全;灵性需求(神奇养育):内心的安全感)
4. 选择了同学,没有选择妈妈。--(性格需求:期待心里有妈妈,留一方爱的角落;灵性需求(神奇养育):亲密感)
5. 妈妈的控制欲。--(性格需求:听从并顺从;灵性需求(神奇养育):神圣不可侵犯)
第一次让我知道,当一个事件发生时,可能会涵盖多个困难,多种感受,多种需求,需求里也会有性格需求(表层需求)和灵性需求(神奇养育)(底层需求),干货满满,有木有?
当出现情绪时,纵然生气,愤怒,沮丧,也请先接纳自己的情绪,抱抱她。
之所以有情绪,就意味着我们的需求未得到识别,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满足愿望。也没关系,允许自己暂时的糊涂和不明白,停下来,深呼吸,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时,内心会自然而然的变得平和。
当我们专注于我们的愿望和需求,而不是苛责错误和责任时,怨怒和情绪也许会远离我们。
这里我写出来似乎挺容易,文中马歇尔的案例看起来也很简单,注意到他的紧张情绪后,开始体会前面司机的感受和需要。
我的不明白在于,日常生活里,太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里,苛责怨怒他人,而后很难跳出来去体会他人。在这样编程严重,模式严重固化时,如何能更客观的关注愿望,而非陷入情绪?除了与思维模式有关,是否跟性格有关?跟性别有关?(因为我发现我家先生会比较关注事情的达成程度,而不是是非对错)
对于这个部分,要经常写觉察日记或者去学习,反思和总结让我们难过的每一个行为,这样的觉察会让自己的内心和身体会越来越敏感,同时还要认认真真的做作业,不会的地方要懂得寻求帮助,老实的做功课,同时还要学会勇于穿越那一份痛苦,因为痛苦的孪生兄弟就是喜悦!痛苦也是让自己成长的最佳时机,也要学会转化。
周同学2019-3-26总结
早上安利在分享她和先生沟通的案例时,岚妈让我们帮安利用非暴力表达对先生的需求时,问到我时我感到很困难表达。因为我对自己都没有办法做到非暴力,我把一切不好的结果的产生归结到别人的形为引起的,是他让我生气、是他的原因让我做不好这件事情。这也是我这段时间的状态,对自己很不满意。当我认识到是我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才会牵怒他人时,我感觉到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很感谢岚妈的负责任和宽容,督促和鞭策我们要写作业。
所以今天早上我尝试是边听课,边外出买菜,因为需要用到手机付款,中间断线了一次,没有听到文丽案例的分析,后面又因为不能回到语言界面解除静音,就只能旁听伙伴的分享。
今天最感动之处,我掉线时岚妈想法把我拉回来没有放弃我;最后总结的时玲芳坦诚的说我不知道怎么总结,下来看书梳理后再试着写,感觉很真实;安利主动承担起整理文丽案例的任务,很亲切和友爱。
在写这些时感觉很触动,我想是因为有你们这群共同成长的家人,学习让我们更柔软。
风信子总结2019-3-26
今天早上的读书会就文丽的案例分享,我们做了如下分析和对对方去对答案:
在神奇养育的第接纳自己的四个步骤中,用了其中的二个方式来接纳自己
A:记住我已经付出的一切(因为我想和孩子的关系更加的亲密,所以我邀请了孩子与我一起去江边散步并且不同意孩子去同学家玩)
B:原谅我自己(对于孩子不经过我的同意就去同学家玩,我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我就很生气+烦,可是我原谅我自己,虽然我对他生气了)
如果想参加我的线上或者线下的活动,可以加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