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群:
11月4日书名:《姥姥语录》
最近老是在别的文章里看到倪萍的姥姥语录,里面有些话浅显易懂,满含哲理,我感觉我应该读读姥姥语录这本书,所以想到就做,书还没开始买,先看看电子书吧。
姥姥说“人最值钱的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没个分量你往大称上站站试试?那个秤砣动都不动”是啊,人贵在自知,只有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才能做最正确的事,不去给自己找些无畏的烦恼。
姥姥说 “天黑了,谁能拉得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该来的事情,总会来的,你 怎么阻止都是无事于补的,我们只有坦然接受,勇敢的去迎接发生的这些事情,积极的去面对,总会拨开云雾见天日的,双减不可怕,我们只要勇敢面对,坚持不懈,我相信我们这一群人,就算是遇到双减,我们还是会闯出我们的另一番景象。
祖孙俩探讨着如有来世,还愿意像这辈子这样活吗?不愿像现在这样辛苦,所以下辈子换一种活法,姥姥给倪萍说道“人啊”就是穿着棉袄盼着裙子,穿着裙子又想着棉袄,要不是有这些人在家等着你,你在电视上兴许就不会说人话了,人贵在真实,说人话。人生在世,哪有那么多顺心顺意,人这一辈子是由各种经历组成的,没有什么一生顺遂,这样人才会活得真实。
以前人们总说,家一老如有一宝,以前我傻傻没分清,现在我知道了,老人们积攒了一辈子的经验与智慧,都是经过实践后得出的真理。通过最平常的语言及行动传递给我们。
毛毛:
11.4书名:《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分享内容:卷四《浪游记快》
这一卷是沈复的独角戏,沈复足迹之广,遍布中国,加上他独特的审美眼光(“凡事喜出己见,不屑随他人是非”),用我们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驴友。
沈复的独出己见首先表现在丝毫不顾及景点名气的大小,誉满天下万人景仰之处点到即止,名不见经传的如“无隐庵,荆州刘氏废园”却情有独钟,描写得形神兼备,卓越多姿。其大俗大雅无拘无束的情态让我特别喜爱。
沈复第二大特点便是喜爱不事雕饰的自然山水。在他的心目中,大多园林是“艳妆美人”,这一点也深得我心,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打卡热门的旅游景点,随年岁渐长,我更愿意徜徉于自然山水间,享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意境。
另外不能不跟读友们分享的,是沈复独出己见中最大亮点:以阅读的眼光观景。遇上巨大的园林群落,难以整体把握,沈复就以阅读文的眼光来介绍,布局谋篇,起承转合,曲尽其妙。园林在于视觉,文章在于精神,用阅读眼光看园林,会更关注园林的气韵风神,园林的生命力就会立现读者眼中,不落呆相。(由此我便想再去一次苏州,二十年前我并不知道园林还可以阅读)
沈复出身姑苏,在苏州园林的熏陶中成长,生命里印着苏州园林的烙印,虽然雅近天然,字里行间还是带着江南才子的审美偏好,对玲珑秀雅之美独具慧眼,描写苍莽雄宕的景物描写显得小气了些。
读完这一卷,对沈复这个人的情感也复杂起来,喜他潇洒坦荡,至情至性,又对他在广州狎妓嫖娼深感厌恶,虽然对妓女喜儿用情专一,并说喜儿身上有芸娘的影子,但这个借口显然不能掩盖这个男人身上的劣根性,将喜儿比芸娘,更是对芸娘的玷污与亵渎,这里我尤其痛恨。
花花: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关于暗恋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
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这是一场来势凶猛,声势浩大但是却又归于静寂的暗恋。劳动—偶遇—思慕—歌唱。于这位砍柴的小伙子而言,这样的怦然心动,是不得不歌唱的音符。但是巨大的身份落差,让他清楚地知道不可逑。遇见她时,心跳有多快,理性分析后,心就有多落寞。但是,这位小伙子对于这种落寞,惆怅处理得很好,当他歌唱的时候,这场暗恋便得以升华。
一切就显得那么质朴,那么干净,那么清爽。
也许那个出游的贵族女子完全不知道这一切。也许她也根本没有听到这小伙子爱慕的歌声。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我爱你,但是与你无关。
爱情的表达的确如郦波老师分析这首诗说的的那样,需要有分寸感。新鲜的爱慕和淡淡的惆怅从这首诗里表现出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那些最自然,最质朴的美好的情感,自然流露,刚刚好。
静静:
11.4阅读打卡
【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
感想
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这是每段婚姻都不可避免地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没错,婚姻是需要“斗智斗勇”的去经营,没有一段婚姻的关系是不需要磨合的。
每当你与另一半陷入争吵的时候,每当你声嘶力竭地控诉另一半的不理解的时候,每当你纠结不知如何与另一半沟通相处的时候。不妨回想一下你们当初在一起的初心。我想,我的初心应该就是幸福圆满吧。
正值七年之痒的抓挠之时,不知道多少个夜晚为了鸡毛蒜皮吵得火冒三丈,但也记得有无数个瞬间望向彼此的一个傻笑又重归于好。或许这就是婚姻吧,离不开也吵不散。
在拥有绝对经济自主能力的现代女性身上,再也不像以前的女性那样,会咬紧牙关死守婚姻,现代的女性容不下委屈,更别说将就。“过不去就散伙”的洒脱成了新时代女性的主流思想。但是选择了不将就就真的快乐了吗?也许,未必。
男女本身在大脑结构上就不一样,所以在处理同一个问题上也有很大差别。
就比如,他说,今晚我要加班,不能陪你去看电影了。
你听到的变成了,我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在乎你的需求和感受了。
我说,没关系。
他听到就是,没关系。
女人没听见男人说的话,只能听见自己右脑掺和后所衍生出来的情绪,男人听不见女人话语背后的弦外之音,只能听见她说的话。
这就是大脑活化方式的不同对沟通所造成的杀伤力。[破涕为笑]
男人在用理性的左脑思考事情或处理事情的时候,右脑是本本分分静止不动的,而在用感情的右脑谈恋爱的时候,左脑也是本本分分静止不动的。但是女人却不一样,女人在用理性的左脑思考和处理事情的时候,右脑也会叽叽喳喳时不时进来掺和,而她用感情的右脑谈情说爱时,实用主义的左脑也会时不时的出现给头脑发热的右脑降降温。所以才会出现男女沟通,如同鸡同鸭讲的可笑画面。[玫瑰]
曼玉:
书名:小窗幽记/明*陈继儒
书页:1-10页
说到读书,我没有特别喜欢的作家,平时看书也是依照心情囫囵吞枣一下,来雅智工作,对我而言,每天都是在进步、学习,那股源源不断的能量好像告诉我:你现在就是上天选中的独宠儿,只要你坚持努力,那幸运永远伴随着你。其实说句实话,我没有太多的时间静下心来认真看一本书,工作任务大,压力也挺大,我和陈校都住在校区,当看着满满一办公室的人只剩下几个的时候,刚开始都是有股说不出的滋味,我告诉陈校我现在的想法:永不放弃!希望无愧于心……当然后话在这里不能多说,只能等以后再说出来。所以现在我看的一定是能给我正能量的文字。
《小窗幽记》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立德、治家等等等多个方面,主要表达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人成长的道路往往充满荆棘和坎坷,面对困境和逆境《小窗幽记》告诉我们:一定要有改变困境和逆境的决心。
今天读到“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这里作者为我们后人做人,为人处事指明了方向,与人相处要有分寸和度。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
白白:
《苏东坡传》第三四章节
童年与青年,应试。
读到这里,被苏东坡和子由的兄弟情感动。在历史的长河中,除了他们兄弟二人的情感似乎再无他人,子由在给哥哥墓志铭里写到“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苏东坡则在诗里写到:“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和以后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这也成了苏东坡毕生歌咏的题材,兄弟二人忧伤时相互慰籍,患难时相互扶助。在中国这个伦理道德之邦,他们的兄弟之情也是一段佳话。
小时候和弟弟无话不谈,受委屈了也会相互慰籍,需要帮忙时毫不犹豫。现在长大各自成家后,各自忙碌,很难有坐在一起聊聊天的机会。记得有一次看《极限向前冲》,钟汉良和妹妹钟秀萍也如我和弟弟,但妹妹的做法不同,无论去哪里,都要给哥哥寄一张明信片,写上想对哥哥说的话,久而久之,钟汉良被妹妹的用心打动,之后他去哪里,一定会用心写几句话寄给妹妹。兄弟之情也好,姐妹之情也好,都要有双方的积极交流,这样持续下去的情感才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充满友爱。
婵娟:
11月4日(初学者)
书名:《你是我不及的梦》
作者:三毛
阅读章节:旗帜鲜明的活着——读王新莲
读到这一章节时,总让我回想起高中和初中的好友。刚上大学时,还会时不时聊天,后面连问候都很少。其实不是不关心了,而是不知道聊些什么,就像熟悉的陌生人一般。会关注她的动态,有时候点个赞,或者就默默的关注赞也不点,知道对方过得好就行。县城不大,过年回家难免会遇到,可能也就是寒暄几句,相貌倒是没有多大变化,总觉得其他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呢?我也说不上来。
就像三毛在书中说的“可以确定的是——王新莲至今还是一片滚动的石头,更像一幅迎风扯起的大旗,她如此旗帜鲜明地活着,旁观者的我们又能读懂她几分呢。”懂不懂也不重要了,过得好就行。或许在别人眼中我也是个难懂的人,管他呢,就相互祝愿着。
戴戴:
《皮囊》第一章
这一章讲述了作者蔡崇达的阿太(外祖母)的故事。
这个活到99岁、讲话偶尔文绉绉的老人,有着顶级的处世智慧:看淡生死,舍得皮囊。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这两句话我认为是概括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阿太和蔡崇达强调最多的话,就是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侯的。所以当她的女儿离世的时候,她没有哭,因为她知道,即使皮囊看不见了,依然能感受灵魂的力量,会一直在她的心中。这通透的人生观,是阿太送给作者最珍贵的礼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同样的环境却能孕育出不一样的人生,让人唏嘘,也让人沉思,也许生命之路冥冥之中已经被安排好,
人生在世,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或许才是最重要!
贝贝仙:
11月4日(贝贝仙)
书名:《愿你慢慢长大》
作者:刘瑜
之前连续三天都在读《人生海海》,今天换本温暖的书。
这本书是以刘瑜写给100天的女儿的一封信《愿你慢慢长大》为书名的。第一章就摘录了她写给女儿的那封信,里面寄托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和最质朴的祝愿,她写道: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多么细腻、深情的文字,寥寥数语就让人为之动容。不要求孩子成为什么人,只希望能健康、快乐的长大。从小到大我都是被父母信任和鼓励,这也是我前行路上的力量源泉![爱心]
月公子:
“一分为二”也是一种思维陷阱
今晚我读的历史已经来到了“理性主义”时期,这时候的人们崇尚理性,尤其看重科学和数学。我也因此认识了一个以前在教科书里看到过的数学家——笛卡尔。笛卡尔对理性主义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在哲学上主张“二元论”,他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
二元论看世界的角度很简单,世界被分为“我的世界”和“我以外的世界”,这个我们中国人很容易理解。说得不好听一点,类似于“阿Q精神”,说得玄妙一点,就是九阳神功所追求的境界“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只要把握好自己内在的宁静,似乎世界万物都撼不动你。
在理性主义引导下,我们很喜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更乐此不疲地把世界一分为二。这样做,看似是很理性的,也比较全面。但其实我们把世界的多元性单一化了,犯了“思维懒惰”的毛病。要知道人的思维可比身体更容易偷懒,而且思维偷懒的方式很隐蔽,有时候甚至是通过勤奋表现出来的,如果不深刻自省,你还会被自己的思维懒惰感动。
那么“一分为二”到底对我们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分为二,可以让你有理由放下生活沉重的压力,认为你的精神世界之外的一切都不重要。但这时候,如果你的父母和其他亲人很担心你,甚至对你提心吊胆,你怎么办?这个情境中,一分为二就解决不了问题了。你思维上明明是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可你的感情做不到,你的心依然泛起纠结。
生而为人,我们所面对的生活原本就是复杂的,是多元的。很多时候,成功的反义词并不是失败,它可能是幸福、是平凡、是自得其乐!既然不能将自我和世界一分为二,既然生活那么复杂,我们又如何自处呢?
在这里我要思考的一个词是——包容!思想界,最难做到的是包容,所以我们总能看到一种思想试图去说服另一种思想。和人相处,说实话,最难做到的还是包容。我们常常会出于某些理性的思考,去忍让他人。那是因为我们有一套已经固化了的评判标准,不符合这套标准的行为方式,倘若不想争执,你就会选择忍让。但实际上,如果你不是一分为二地思考问题,你可能更愿意多花一分钟去想: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方式。就这简单地一想,也许会打开你迈入“包容”层次的大门。
关于“包容”,我想我暂时还不够资格过多讨论。没有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没有处理过家庭的鸡毛蒜皮,你很难体会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真正的包容是什么。如果一个人跟你一起生活了很久,他还能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他还坚持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爱自己喜欢的归置方式,那样,你也许就是一个能够包容的人。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我看过的纪录片《人生果实》里,那一对老夫妻。他们一起生活了几十年,还吃着不一样的早餐:爷爷早上喝粥,奶奶早上吃西餐,但令人羡慕的是,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依然每天为对方准备早餐,没有人因为麻烦而选择同化另一个人。那种境界很和谐:我们一起很好,但你仍然是你,我仍然是我。我想,他们做到了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真正的包容。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脑袋里装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理念,他还能平和地生活,那他一定是最有智慧的人”。借用这个逻辑,如果一个人生活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生活方式介入,他还能心平气和地生活,那他一定是最包容的人。
瓜瓜:
读书名:《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写作业》
今日分享:
经常会有家长给我说我家孩子作业总要喊总要催,催三请四才会去把作业完成,一点也不自觉,遇到这样的家长多了,我也总是会给予一些可行的建议,什么奖励法呀,什么定时法呀等等,可是家长们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会说没什么用,因为自己没有孩子,其实是不能够完全了解和明白家长们的焦虑,可能大家会说,难道你没有陪伴过学生写作业吗?确实有,不过我那时候的身份是老师,不是家长,我只能耐心的解答,只能慢慢地去陪着去鼓励孩子们完成,可能身份不懂感受也不同。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几个观点,深有感受。
1、赞美如果是空洞的,那就丧失了一半的意义。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的赞美都适用,不管是赞美小孩子还是成年人。就像生活中妻子去买衣服,妻子试穿衣服时问丈夫的建议,这件衣服合不合适,丈夫会很敷衍的回答,太合适了!可是再问合适在哪时,丈夫便会开始支支吾吾说不出啥,这时候妻子便会生气。你看,这就是空洞的赞美,这种空洞的赞美严重点可能会使人陷入尴尬的境地,面对成年人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个小孩子呢?当一个小孩子面对“你好棒!”“你好出色”“你这篇作文写得太棒了”这种赞美一开始确实会很努力的去做好,但是时间久了听到这这种赞美就会开始无动于衷,并日益减少积极性。赞美应该充实起来。
2、认真检查这个习惯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在动笔之前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我们总是会在小孩子做完任何试卷习题后对他们说认真检查完再交上来,不要有错误。检查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错误率,提高作业质量。到底怎么样才能保证作业质量的提升呢?其实真的不在于做完之后的“认真检查”。就像生活中一个人犯了错,是很难发觉自己犯错了,要扭转事态其实要从源头抓起,那么什么是做作业的源头呢?源头那就是动笔之前,就要保证认真的态度,最后才可以高质量的完成作业,而我们往往提醒孩子的就是:“记得完成作业哦!”而忽略“认真”两个字。一个优秀的孩子,之所以优秀,不是因为他有认真检查的习惯,而是他有认真读题、认真思考、认真写字、认真画图、认真对比等等习惯。
3、奖励式完成作业其实对孩子的长期习惯来说并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在工作中总是会有升班奖励,会有奖励机制,可以说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公司都是共赢,对于孩子来说,他完成作业是为了谁呢?为了父母?为了老师?都不是,终究都是为了自己。孩子是作业的主人,他是劳动的付出者。作业是对孩子一天功课的检查,他才是最大的收获者,为什么要让我们来买单呢?如果经常以奖励式的方式鼓励孩子来完成作业,是可以换取奖励的资本,最终会变成作业是可以讨价还价的。
图图:
11.4日读书打卡:书名:《中华家庭教育学》第一章第三节《家庭发展历程与挑战》
书中讲到家庭发展到为人祖父母阶段:当子女陆续结婚,接下来就是孙子女出生,渐渐迈入高龄的夫妇,是否要帮忙带孙,必须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有周详的讨论,这样才能成为“称职”的祖父母。
今天是公公婆婆相处第二天,陪婆婆聊聊家常、看看电视,整体感觉舒适。我公公婆婆今年六十多了,为拉扯大六个孩子,劳碌大半生,现在公公还给大伯的搅拌站做生意,种田、养四头牛,婆婆养了40多只鸡(为我坐月子准备,虽然我在月子中心,但她还是准备了月子鸡,蛮感动)、一头母猪(专门产猪仔去买)、一条狗,种菜……还帮三伯带两个小孩,着实不容易!每个儿子都让二老不要操劳了,但老人家说不是缺那点钱,是闲不下来……家婆先前就跟先生讲过,生了宝宝可以帮忙带,但是我一开始是觉得隔代亲,可能会在育儿方面有矛盾,但相处了两天后,才发现这个家里最有智慧的人是婆婆。婆婆半生劳碌,屋里屋外支持着公公,为公公生育了六个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地。我在她身上感受到了勤恳、踏实、思进、善良、为他人着想,热情、大方,可以说她身上具备了农村妇女所有的好品质。这个家最大功劳奖要颁给婆婆。
所以如果到时候条件都适合,宝宝由奶奶带我也是很放心的。愿公公婆婆身体健康。❤️
子衿:
11月4日读学生作文有感:
今日批改了新接的力图老师班上17位学生的作文。发现这批学生的写作水平挺不错的,我给出不少98分的高分,心里挺兴奋的。一是说明力图老师教学有方,二是学生水平整体不错。
我站在一个孩子视角来读他们的“校园风波”,觉得字里行间那么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性,他们积极、单纯、情绪化又容易感动,稍许叛逆却又听从权威,他们眼中的老师大多是严厉的,会批评、惩罚学生,会和学生讲道理,会以权威来压制学生。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在学生眼中是否也是这样的形象?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我的风格向来严厉,曾有老师听过我的课之后,说了一句话:子衿老师的课堂纪律是最好的。这句话可以双向理解,一方面说明我作为一个老师很有威严,学生不敢在我面前造次;另一方面说明我的课堂生机不够,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可能没有放松愉悦之感,思维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开阔。
这次的作文是给出环境和主要人物,创编生活故事。我发现,在创编故事的写作中,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往往都高于平常的写作水平。一是内容完整,二是情节丰富,三是描写到位,四是更有新意。甚至有的同学一改常态、妙语连珠。可以看出来,很多同学是一气呵成的,语言有着惊人的流畅度。读了一天的孩子的习作,竟也生出些少年的心气来,觉得岁月单纯美好、心情十分愉悦!
于是这段经历再度提醒我:孩子们需要自由地、毫无拘束地写作;孩子们需要愉快的心情写作;孩子们需要充满信心写作就要写自己熟悉的、想写的。这些是除引导写作技法之前就应该具备的,那我作为一个老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奠定这些写作的基础。现在我只是提出了一个方向,而且是大家平常都熟知的一些路子,关键是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措施是一个大的议题,非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但我至少要朝着方向努力,做一些实质上的行动改变,而不仅仅停留在知的层面。
我想,孩子的自由地写作,首先是思想的自由和思维的自由,打开孩子的思维、解放孩子的思想这一块,对一个教师自身思维的开阔度、深度要求很高,对一个教师本身的思想境界要求也很高。人的思维如同宇宙一般无边无际,我们只有追求的方向,永远抵达不了终点。所以才需要终身学习,让思维的一圈一圈激荡开来。如果我对自己不够自信,至少可以在课堂上解放孩子们思维的翅膀,让他们飞向更远更辽阔的天空。课堂上多运用小组讨论、同学之间相互分享的教学策略,让孩子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找到更多的灵感和出口,看着自己教授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孩子需要愉快的心情写作,也就意味着他们要在放松的情况下。轻松的氛围也要靠老师来营造。我能想到是,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爱和包容,语言上不去轻易批评和打击学生。其次,小学生的课堂趣味性的营造非常关键。这些趣味性可以通过设置游戏、语言的幽默来创造。科学地在每堂课中至少设置一个趣味环节、设置一处幽默的教学语言。在课堂中多创新地用鼓励的话语真诚地激励学生。
孩子需要自信地写作。自信一方面来自于老师的肯定。点评学生作文时,我也有过激烈的内心的思考。我需要把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来吗?我需要提醒孩子写出高大上的立意吗?后来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把问题指出来,不如把亮点一一挑出来,欣赏他并赞赏他,他便能继续发扬自己的写作亮点,关键是老师的肯定对孩子写作的信心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让他觉得写作并没有那么难,因而乐于写作,而后变得善于写作。写作信心和兴趣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其他问题还是很困难吗?我也不需要孩子写出高大上的立意来,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即可。若是他们写不出什么深刻的思想来,至少能体现出儿童的纯真。一个孩子的情操心性,难道是一堂课或三言两语能解决的?它应当是我们教师在每一堂课上潜移默化的成果,当然,父母教育、环境熏陶也是至关重要的。自信写作,一定要让孩子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课堂上,很多孩子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无法自行判断,那个材料是自己擅长的。所以教师在引导选材上确实是需要花费心思的。
今日洋洋洒洒写了一气,实则是自我反思。若要成文,还需他日静静思考和修改。
橙子:
11.4读书打卡
《阿长与〈山海经〉》
主要写的是“我”的保姆长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长妈妈是“我”的保姆,也是一个女工,她是一个迷信、封建却善良的人。
这篇文章对于我们都很熟悉,先写了阿长的习惯不好和封建迷信,后写她的朴实善良,给我们一种强烈的冲击感,印象深刻。
老胡: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11月4日
人的外表,什么都不是,皮囊而已!在时间里,皮囊终会老去,最后所有的光鲜,都会被褶皱所吞噬。
昨日戴戴在群内发了《皮囊》的封面,忽地想起曾经波哥好像买过一本《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那么就看看它吧。
今日只读了前言和第一章,字字诛心。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总是能够将琐碎的、烦恼的日子过成短诗,而内心冷漠,情感贫瘠的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将“享受生活”变成“忍受某种煎熬”。
我算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吗?大分部的时候是吧!大多数时候为着热气腾腾的生活奔走着,但也时常陷入庸常的生活,在心力交瘁的边缘游走。今日真的有些累了,认识了17个新朋友,在校区等待家长至九点半,打车司机找不着地方,心里牵挂着阅读和小作文,于是“心力交瘁”找上了我。
你要告诉自己:今天完成了这么多工作,可真不容易啊,那就让我回家后好好看会儿书,享受享受,算是对自己的奖赏吧!在我最最崩溃的时候毛毛姐发来了这条信息。是啊,为何不能换种方式思考呢?
兵荒马乱我无所谓,只要拥有热气腾腾的灵魂,日子就不会差。
图图凌晨被雨声吵醒:
滴答滴答雨敲窗,
秋风秋雨扰人梦,
动次打次荡秋千,
一字一句阅感想,
文思涌动写心中。
读完子衿姐姐的感想,我内心被激动和感动充斥着。激动是孩子们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认可,感动是孩子们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懂教育懂欣赏懂认可孩子的老师。
《阅读的力量》一书中,作者是著名语言学家,他有一个很强烈很笃定的观“FreeVoluntaryReading——自由自主地阅读。
他认为是提高语文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不论阅读的内容是通俗小说、青少年浪漫文学、报纸,还是经典文学著作,阅读这个行为本身都会在提高语言能力中起到关键作用。斯蒂芬·克拉生教授多年对各个国家教育情况一丝不苟的研究,为他在本书中提出的自由自主阅读方式提供了大量翔实而有力的证据。我在读《阅读的力量》时,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希望我的学生在输入环可以更多地获得自由,在思考创作时可以大胆自由,畅所欲言。我的课堂以前也是很规矩的课堂,家长听课的评价也是老师很严厉,孩子们很认真…自从读的教育理论多了,看的课例多了,也在湖师大王教授的一句点拨下……后来慢慢地,家长的评价才有了一点变化:孩子们很认真,课堂有序但也不会很沉闷,孩子学得投入。这也是四真大语文课堂亮点之一:学得投入,学有所获。不是老师教得有多好,而是学生学得十分好。以前我也会在孩子们的习作本上写上很多很多评语,大多数都是指出问题,这也是家长最愿意看到的,认为老师负责地体现。但慢慢地我发现,这些评语对孩子来说真正的意义不大,孩子们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去肯定,欣赏。他很多时候需要老师对他的自由创作给予肯定。所以我很多时候会在发作文前回顾一遍作文的重难点,然后一一点评每个孩子的习作,让孩子们认真听,取长补短。然后马上给时间他们修改订正自己的作文。更有时候我会选出一两篇文章进行升格,然后发给孩子们取批阅,再去修改自己的习作,一直让孩子们贯彻执行“天下百问不厌百回改”的创作关键。
谢谢子衿姐姐的鼓励,教学有方我不敢当,我是一个师范院校非语文教学专业的老师,所谓教学相长,我很感谢我的学生们在我教学路上给予我的困惑、灵感,正是这一个个充满纯净和灵性的孩子,我才得以不断进步。
读完老胡的感想:
对工作负责,对生活认真的人往往会自我要求十分高,有时候心力交瘁会容易上身。但转念一想,原来这是生活的另一番滋味,毕竟生活至少又增添了一些丰富、多娇。(肯德基:生活如此多娇)
辛苦老胡接学生,北雅校区比较偏,而且两条街里有四个雅智的校区,地址比较集中,地址容易搞混。我我坚信,熟悉后,热气腾腾会时常包裹着你。[爱心][爱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