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我照例去娘家看望爸妈。
“师傅,在家吗?我的自行车坏了,想要修一下。”一位小伙子在门外喊。
爸爸在家门口搭了一个棚,照顾好妈妈的同时,有空帮邻里修修自行车。
“在呢,什么问题?”爸爸放下手里的活,抬头迎上去。
“后轱辘跑慢气呢。”小伙子满头大汗。
“好,那你坐一会,我马上修。”爸爸拉过一个小板凳给那小伙子坐阴凉处,他接过自行车,熟练地将车子翻身,车座和车头倒立在地上,接着拧开充气口的螺丝,就转身从院子里的压井打上一盆水放在车子旁边。粗糙而油黑的手从同样被润滑黄油粘遍的工具包里掏出两个扳子插进车胎和车轮穀,两边用力一扳,车胎从轮穀上脱落。三下五除二把内胎像动物肠子一样拉出来,接着就是把充气口的螺丝拧上,拿着充气筒给车胎打气。过了一会儿车胎充满了气,然后将车胎一小节一小节的放在水盆里全面仔细地检查,哪里冒泡,就知道哪里是漏气的地方了。
“嘿,找见了,你看是这跑气。”他指着水盆里冒着微小气泡的一截内胎对小伙子说。“你稍等,一会就好。”只见他动作熟练地用牙签做好标记,放掉内胎里的气,拿过锉刀在内胎上来回锉锉,擦干净,剪一块皮子,抹上专用的补胎胶,往上一粘,用两只手掌捂上一会儿,大功告成。然后将内胎很熟练地装入外胎,仔细检查是否有内胎露在外面,确保内胎完全进入外胎时,打饱气,拧好气门芯。再用手按一按前轱辘,发现气有点不饱,再给前轱辘打好气。最后拿抹布把车座车身擦一遍,将车子一撑。
“好了,你试一试。”爸爸直起身试意小伙子。
“谢谢。”小伙子骑着轻快的自行车,飞快地离去了。
“爸,喝点水吧。”看爸忙完,我递上茶杯。
“月亮之上…”爸的手机适时又响了。“喂,哦,好好。”我知道爸又要忙了。果然,后村有家村民家在造房子,装沙的板车坏了,想叫他过去看看修理一下。趁着有我在家看顾妈妈,爸爸带上家什又匆匆而去。
爸爸修车已有近二十个年头了。开始时从乡办厂出来去摆摊修自行车,觉得很是拉不下面子。但很受大家的欢迎,慢慢地习惯后,他特意去修理厂学了几个月,在村里租了店面正式开始营业。
自行车在村庄的颠簸路面行进,经过长时间的磨损,避免不了会出现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车胎漏气。还有自行车的链条断了、轮胎被扎了、钢圈变形了、车轴的钢珠子碎了,大家都来找爸爸修理;换脚蹬子、换车座子、换车闸,气筒、鸡皮肠、车篮子,爸都能提供。
在人骑着或者推着自行车给他看的时候,只要简单讲出自己骑车时的感受和最直观的问题,他观察一番之后,就能立刻确定问题,拿起手边的工具一番调弄之后,车就修好了。
现在不光自行车,还有电动车,三轮车,板车他都能修。
他不仅靠着修车手艺生活着并且给村民们提供了方便,如果经过的人知道这里能修自行车,在遇到不便时,还会到爸这边来给自行车充充气,讨个螺丝或是橡皮圈等,爸爸都是免费供应的。补胎等修理费都是比别人便宜,有些小毛小病修理,父亲也从来不收钱,都是给别人帮忙的。所以他生意特别好。
后来,妈妈病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顾了。我们都不想让父亲这么辛苦,去修自行车了,父亲只能关了店面,可勤劳的父亲把工具带回了家。村民们理解爸爸的难处,有要修理的车都推到我们家里来,让爸抽空给他们修。有时实在推不来的,爸就抽空上门去给他们服务。唉,勤劳善良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