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在做黄庭坚这首诗的诗歌阅读时,好多学生都对“青眼”一词摸不着头脑,恨得我只能对他们翻白眼,回来索性好好写一写有关“青眼”的典故。
其实要说“青眼”,就一定要说说“白眼”,因为无论“青眼”,还是“白眼”,都是说的一个人,而这个人可说是后世所有读书人的偶像,有诗为证,以“白眼”为例:
王维说: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杜甫说: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白居易说:林间箕踞坐,白眼向人斜。
文天祥说:白眼睨青天,我生不有命。
清代的黄景仁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鲁迅先生也说: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鷄虫。
……
这么多人都爱在诗里学他的“白眼”,鲁迅先生甚至在他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里,还不无幽默地说:“(他)年青时,对于访他的人有加以青眼和白眼的分别,白眼大概是全然看不见眸子的,恐怕要练习很久才能够,青眼我会装,白眼我却装不好。”
这个人是谁?他当然就是那个让李白也由衷地赞叹“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的阮籍阮步兵了。
阮籍,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与嵇康并称“嵇阮”,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这些知识是学生们早就知道的,除了这些,他们还知道阮籍另一个有名的典故——穷途而哭。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在《晋书》里,阮籍就是这个形象,他总是喝得醉醺醺地驾着车,随意西东,走到没有路的时候,忍不住嚎啕大哭而回,以此来消解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这个典故后来在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化成了“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样的句子。
在王勃的笔下,任性率真的阮籍是个向逆境低头的窝囊小子,不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其实还真冤枉了阮籍,阮籍所处的时代,正是司马家族不择手段疯狂夺权的时期,夺权之后又是残酷的高压统治,这样黑暗的政治时刻不等于寻常的困境,阮籍身处其中,除了以疏狂不羁,放浪形骸来化解外,没有别的选择。
除了“穷途而哭”,阮籍其他的故事,他们却知之甚少,比如这个“青白眼”。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里这样记载着。
所谓“青”,此处即“黑”的意思,譬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个“青丝”就是黑发。而“青眼”说的自然也就是黑眼珠了。当阮籍碰到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他就会平视这个人,表示自己的尊重和欣赏,这时人们就可以看到他的黑黑的眼珠,倘若是他厌恶的人,他就会两眼一翻,连看也不看那个人,让人只能看到他的白眼珠。鲁迅先生认为,翻白眼也是技术活,要勤加苦练才成,翻到一点黑眼珠也看不到的程度,他就做不到。而阮籍估计喜欢的人并不多,所有翻来翻去,就练成了翻白眼的绝技。
他的母亲过世,嵇喜——名士嵇康的哥哥前来吊唁,他连个正眼也不肯给,自然更不会同嵇喜交谈了。嵇喜守礼而来,却没有被他以礼相待,当然很不高兴,回去就和弟弟嵇康讲了。
而嵇康立刻懂了阮籍的心思,他当即带着美酒还有他的琴前去吊唁,当他的琴声在天地间弥散,当美酒在案前飘香,这样的举动一下子击中了阮籍的心脏,用这样美好的事物来告慰他最爱的母亲,这才是他想要的祭奠方式,他起身,用乌黑的眼珠深深地看着嵇康,他不再觉得孤单。两个蔑视礼法的人都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青眼有加”这个成语就来自于此,后来又就此衍生出了“青睐”,“垂青”等等词语,其实它们说的就是两个字——喜欢。
如果了解了“青眼”这个典故,那么黄庭坚的“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自然也就好懂了。它不过是说,知音不在,自己早就没有了弹琴的兴致,最开怀的事就是美酒当前了。
有关阮籍不拘礼法的痴狂事还有很多,《世说新语》中还有以下几则写阮籍的小故事:
一、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阮籍的嫂嫂回娘家,阮籍便去为嫂嫂送行。有的人讥刺他不守“叔嫂不通”的礼俗。阮籍却一点也不在意,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这样的人而设的吗”?
二、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阮籍邻居家的妇人容貌美丽,当垆卖酒。阮籍总是同也是“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到那里买酒,然后就同人一起喝,喝醉了就睡在妇人的身旁,全不避忌。妇人的老公一开始很是疑心,便偷偷窥察,最终明白阮籍和自己的妻子只是一起喝喝酒,喝醉了就坦然酣眠,并无任何绮念。
同样的事《晋书》中也有记载: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有一家军人的女儿,美丽而有才德,还没有出嫁就死了,阮籍并不认识她的父兄,听说了径直前往吊唁,狠狠地哭了一番才回来。
这样的举动,不要说在男女之大防的从前,便是现在,恐怕人们也不能正视,难免妄揣。而阮籍却一切自然,随性而作。什么礼法,当然拘不住他的赤子之心。还是《晋书》里评价得好:其外坦荡而内淳至,内心淳正光明到了极点,自然外在也就坦坦荡荡。
他这样任性不羁,潇洒傲然,却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有这样的做派,同样是《世说新语》中的记录:
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父,亦欲作达。步兵曰:“仲容已预之,卿不得复尔!”
阮浑是阮籍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风采、气度非常像自己的父亲,他也想学父亲阮籍做放达超然的人。这时阮籍却委婉地阻止儿子,他对阮浑说:“仲容(阮籍的侄子阮咸,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已经入了我们这一流了,你就不要再这样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自己这样撒了欢地活着,为什么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这样任性呢?
归根到底,阮籍嵇康这一类的放达之人,内心世界里是最想正常地活着,只是看着一些伪君子道貌岸然的样子觉得恶心无比,就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一切正如宗白华先生在他的《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一文中所说的那样:阮籍佯狂了,刘伶纵酒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这是真性情、真血性和这虚伪的礼法社会不肯妥协的悲壮剧。这是一班在文化衰堕时期替人类冒险争取真实人生、真实道德的殉道者。
如此说来,阮籍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也像自己这样拼命地活着,为了一点真实,在这个虚伪的世界他活得太拧巴太痛苦了。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我们再来读一段《晋书》中有关阮籍的文字,在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知道,这样的名士风流只不过是阮籍自保的面具而已,少有大志,非常之时,也只是水中花,可望而不可即。他喜欢饮酒,每饮必醉,这也并不是他内心的选择,晋文帝司马昭为晋武帝司马炎向他求亲,他能怎样拒绝?只能喝酒!大醉六十天,让此事不了了之。新贵钟会总是不怀好意地拿时事来寻隙,只待他说错了一句话就来罗织罪名。他能怎么办?只能喝酒!喝醉了就呼呼大睡,让钟会无计可施。
这样的一个人间,除了白眼,阮籍也实在没有什么别的好给的!
像黄庭坚在《登快阁》一诗里写的那样,“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真正的自由潇洒超然物外,那就要我们这个世界真的是一个“澄江一道月分明”的清凉世界。
可惜,这样的世界阮籍是看不到了。
而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他永远的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