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说,读阿朱的文章和书,很少有过时或赶流行一说,不是书中观点有多少前沿、洞察、模型体系、理论,而是每次看他的书,都能很容易把人引入思考,所以我每次没有创新思路时或者心烦意乱的时候,总是拿起他的书翻一翻,每次都能启动我的思考钥匙。

也许这本书的价值亦是如此。

我一路走来,做企业软件十七载,官办国企、创业私企、专业性极强的中型软件民企,全都经历;职位,从首席架构师、技术总监、CTO一路上升成为老板的左膀右臂;管理,从5人、30人、100人直到500人;专业能力,从技术平台架构、项目管理、流程咨询、企业战略也一路攀升。曾经我一直没想通怎样突破1亿元企业软件销售额极限,然后我终于亲自经历了,得到了渠道建设的真髓。但是我继续往前,我看过了50亿企业软件商业模式(行业解决方案+行业业务核心硬件+大规模专业软件外包),我却仍然想不通一家公司如何突破百亿企业软件销售额极限。是我们不聪明?是我们不努力?都不是。

发现下属核心骨干,被互联网风投吸引着离职创业,被互联网风投的公司挖角直接薪资Double、人人有期权;发现被互联网风投驱动的公司,直接切入行业业务随中国经济发展红利飞扬,几年间就达到了销售流水超过百亿,市值(期权)估值高的让人眼红。我深深惊讶于:风投资本驱动、直接切入行业业务分享中国经济红利、高薪+期权人才这三大要素的威力。

与其站在水边沉思、学游泳,还不如直接跳入水中。于是,我有目的性的加入京东这个重资产、长产业链、严重依赖线下、IT系统大多为内部员工使用的中国最大的B2C自营电子商务公司。

我说过,我仍然会回来,但是我一定会携带上互联网基因回来,我仍然会回到企业服务行业,靠风投资本驱动、技术驱动、服务+IT、直接切入行业业务来分享中国经济消费升级+企业转型红利、高薪+期权吸引高门槛人才,革命中国企业服务行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