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纨这个角色有点怪
李纨的表演虽多,但这个人物形象并不容易把握。曹雪芹的笔锋对这个人物的具体指向也很模糊。
单说李纨这个角色就很奇怪。按说,如果不算贾赦那边儿,只以荣府的贾母、贾政、王夫人一支来说,李纨就是荣府的嫡长孙妻;地位如同宁府的尤氏夫人,正儿八经的荣府当家婆。
李纨虽然年青守寡,但其身后却有贾兰这条嫡长重孙的荣府主根;何况她的娘家金陵李氏,也并非平庸之族。李纨之父李守中,曾任国子监祭酒,是朝廷四品文职大员,地位相当显赫。
就是说,荣府的各代当家人,他们没有任何理由轻视李纨、贾兰母子这条嫡系主根。或者说,倘以宗法论,纨兰母子,才是荣府未来的真正主人,而并非贾母、王夫人的“活龙”宝玉。
但书里却见,李纨在荣府,貌似并没有嫡系长妻长媳的威势。这个现象比较费解,很不符合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家法常识;也不符合曹雪芹的写实之风。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纨会有如此表现?如果不解开其中缘由,就无法理解这个角色;也不能明白曹雪芹究竟想说什么。
二、李纨的地位、出身与修养很特色
第四回之初,对李纨的出身有基本明确的交待。
李纨,字宫裁;贾政与王夫人长子贾珠之妻;贾珠早亡,留下五岁之子贾兰。李纨也即荣府贾政一支宝玉、探春、贾环共同的寡嫂。通过对李纨的介绍,知道李家的大概情况主要有以下信息:
1、李纨出身于金陵名宦之家。她的父亲李守中曾任国子监祭酒,朝廷四品大员。
2、李纨的父亲李守中,对李纨自小以封建礼教的标准严格要求。
3、李纨自小读书,有《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
4、读书认字以来,李纨只记得前朝几个贤女名媛。只以纺绩井臼等家务为要。
5、目下的李纨,因青春丧偶虽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她的业余工作,就是陪着贾氏几个小姑针黹、诵读。
以上信息主要文化概念,必须了解。
国子监,封建时代朝廷中央设立的最高教育机关;是掌管教学、考试、典籍编修等诸务的文化枢纽机构;具有相当于如今之教育部、宣传部、组织部的类似相关职能。
所谓祭酒,封建时代中央部门的主管,约四品上下。李纨之父李守中,是朝廷中央的四品以上文职大员,地位比较显赫。
所谓《女四书》,即古中国教育妇女的四种教材,分别是《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
其中之《女诫》,是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所作。之初,班昭主要对自己女儿们进行封建道德教育;之后各朝,《女诫》被作为妇女教材。
其中之《女论语》,是唐朝女学士宋若莘所著,文体仿效《论语》的问答体。基本的内容,还是封建社会的妇道标准;即三从四德之类的行为规范。
其中之《内训》,相传是明朝第四代皇帝明成祖朱棣之文皇后徐氏编著。主要用来教育皇宫宫女之用。徐皇后,是明朝开国统帅徐达之女,据说她颇有见识。
其中之《女范捷录》,据说是明末儒学家王相之母刘氏所作。其主要内容,在于宣扬妇德、节烈、贤良等儒家的“人治”观念。
所谓《列女传》和《贤媛集》更不消说,一看书名,就略知大概。虽说传为西汉刘向所作,但其实由后人增加、杜撰、编造的成份很大。其中所谓史实,大多似是而非、以讹传讹。
内容多是从历代挑选一些“有名望”妇女之守礼、循道、殉节的“感人”故事,再通过加工编出的谎言居多。《红楼梦》开篇曹雪芹借宝玉之口,就表达了自己了观点:古来之书除四书之外,杜撰的也太多了;偏我杜撰不成。
李纨所读这类书籍的内容,在中国流传十分广泛,影响极其深远。以《女四书》中四本书籍的成书历程来看,从东汉至明末,时间跨度约为1600多年,真可谓源远流长。
客观地说,其中除了丁点持家、贤良、和睦、勤俭、尊老爱幼等思想可取、有些积极意义之外;余者,主要是宣扬皇帝治下的封建极权社会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守节殉道的垃圾思想。一句话,就是叫妇女学乖自甘贱人。
自来的中国真是奇怪。
圣人一边不停地要求妇女学乖,却一边不断骂她们为贱人。最终连“贱内、贱妻”的自谦,都变成男人品德的一束光辉。
因此,以中国历史观照,这些书籍对妇女身心和灵魂的歧视、压迫、凌辱、毒害是何其深广残酷。真可谓一本历代妇女的血泪史。正因为自幼读诵这类书籍,才使李纨变成槁木死灰一般。
三、李纨的原型有点绕
探究李纨原型,对理解李纨这个相对模糊的形象十分重要。越来越多的考证家与资深红迷认为:李纨的原型,就是曹寅儿子曹颙的遗孀马氏。
为最终弄清李纨这个人物形象的命运、意义和书中的矛盾,以作者曹雪芹观照,下面,先把曹氏各代人物的主要信息捋一捋。红学考证家认为:
1、曾祖父曹玺,是康熙的宠臣,曾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的奶妈兼褓母。
2、祖父曹寅,曾任康熙的御前侍卫;后袭任江宁织造。论辈份,曹寅和康熙应该是哥们儿,民间称这种关系为奶兄弟。曹雪芹的祖母李氏,是苏州织造李熙的妹妹,即书中的贾母。
3、曹寅死后,儿子曹颙继续袭任江宁织造。马氏,就是曹颙的妻子。
4、不久,曹颙又死了。据说,他的妻子马氏已怀有骨肉。马氏身怀的这个遗腹子,应该就是曹雪芹。
5、这样以来,曹家就有两代寡妇。一个是老寡妇李氏(贾母),另一个就是小寡妇马氏(李纨)。特注:现实中的曹家,两代寡妇是婆媳关系;而书中却是祖孙关系。
6、后来经康熙特批,老寡妇李氏、即曹寅的老伴儿过继了曹寅一个侄子,叫曹頫。康熙让曹頫继续袭任江宁织造。可见,康熙十分喜爱曹家,主要是因为与曹寅的发小关系兼奶兄弟情缘。
以上信息,与曹雪芹对应贾宝玉、马氏对应李纨这两个通常的认识及书中的相关内容会产生一些矛盾。
假设,上面信息都是史实。
倘对照现实,老寡妇李氏对应书中的贾母,看来没有多大问题。但在下两代人中,就会产生相应矛盾。即:
如果贾宝玉对应曹雪芹;那么,曹颙这个人,就不一定是曹雪芹的父亲。因为曹颙如果是曹雪芹的父亲;那么,马氏就应该是曹雪芹的母亲才对。如果马氏对应李纨;那么,贾兰应该是曹雪芹才对。
显然,这些推断结果,有点乱套。
而从书中观照:贾宝玉对应曹雪芹,应该也没有多大问题。贾宝玉的父母贾政、王夫人俱健在。那么应该说,曹雪芹的父母,就是现实中过继而来的曹頫夫妇。这么以来,曹雪芹就成为曹頫的儿子。
可是,这个推断结果,又会产生新的辈份问题:假设,曹雪芹是曹頫的儿子;那么,曹雪芹与贾兰的原型就应该是叔伯兄弟关系。而对应在书中,他们却成了亲叔侄关系。
这些推断结果,是不是更加乱套?
资深红迷,大约都有此类疑惑。我读秦学之时,见刘心武先生对此有自己较为独特的解释。刘先生大意是说:
曹雪芹,应该是曹頫之子。曹頫夫妇,就是书中的贾政、王夫人夫妇。李纨的原型,就是马氏。
而就贾赦这一支,他认为:
贾赦的原型,是曹頫的一个亲哥哥;也就是曹颙的另一个叔伯兄长。贾琏、王熙凤的原型,即是曹頫的一个亲侄子夫妇。所以,就把他们一家画在荣府旁边的一个小院子,书中称“那边儿”。他还说,这个说法是自己的推测。
无论如何,刘先生的推断,还是解决了《红楼梦》中的一些矛盾。刘先生此说的重点,他认为:曹雪芹是曹頫的儿子。
但这个解说,又会产生许多新矛盾。比如:据史料来看,曹颙马氏夫妇确实有一个遗腹子,即书中的贾兰。那么,这个正宗嫡系的曹氏后人,又应该如何安排呢?既然曹雪芹有写家史的倾向,总不会把嫡系正根置之不顾。
总之,以上史实与推断,产生了与现实之间的主要问题是:曹氏的正宗嫡系后人、即贾兰的原型,究竟到哪里去了?
四、曹雪芹的“分身法与分辈法”更特色
要解决如上矛盾,必须重新换个思路。新思路具体有如下要点:
首先,曹雪芹自己的形象,在书中被一分为二:即贾宝玉和贾兰。他想把记忆中的曹氏五代人都有所体现,即所谓家史说。因为第三代主角之一的曹頫有特殊性、是继子;曹氏的血脉发生了重要变化。曹氏血脉出现变化的事实,他必须另想办法来处理;即以分辈法来体现。
因此可以这样说:贾宝玉,是作者自己的艺术形象,而贾兰应当更接近曹雪芹的生活实际形象。理由:据考证派说,曹雪芹在曹氏最繁华的几年间,大致年龄如书中的贾兰一样,也就是五六七岁的样子。
书中这个因素比较重要,关系到曹雪芹的人伦观。极权之下,是人都要低一等。继子曹頫,既然成为曹氏的法定当家人;而做为嫡系正根儿子即贾兰的原型,在书中却成为他的孙子。
显然,是曹雪芹在表达心中的某种不平。
如此之论,《红楼梦》中还有王京官与金陵王府之间的辈份关系,也能体现他的这一思想。前面论巧姐儿已经讲明,不再重复。
曹雪芹的这一思想,再体现到文化层面,更有对满清当局歧视文化正根汉人这一现实的不平和婉转批判。以上说法的证据,可以从书中参考:
1、个性特点。贾兰的牛心古怪,与贾宝玉的乖张愚顽基本相当。
2、辈份处理。如王京官一脉与金陵王府连宗之后的辈份关系,辨明之后,就可以加上去。亦如现实中的曹寅和康熙的关系:倘以君臣论,就要低一辈;倘以奶亲、干亲论,本该是同辈的哥们儿。因此,现实中的贾兰他应加上一辈;就成了书中的贾宝玉、即现实中的曹雪芹。
3、李纨、王夫人关系的相应变化。奉元妃之命,李纨为大观园所作的七律,有“珠玉自应传盛世”这句。倘以封建礼教妇道的严格标准,她做为珠的妻子和玉的嫂子,就不能这样称呼。除非她是这两位的长辈;比如王夫人,就可以这样写。
其次,贾赦一家的原型推测,再变通延伸就是如下几种情况:
1、贾赦的形象和意义,主要是为了体现现实中的曹颙。因为曹顒才是真正的袭爵者。但他早就死了,只好画在那边儿。
2、贾赦一家与贾母、王夫人之间的争斗,可以视为宁、荣两府之间具体嫡庶斗争的投影。这样写起来,都在荣府大院里会更加方便。这种情况,就是许多读者往往把贾赦的那边儿误认为是宁府之因。
3、贾政,应该就是现实中的曹頫。现实中的他并没有多少恶迹。贾氏(曹家)后来遭罪的总祸根,全在贾赦的那边儿和宁府。
4、同理延伸:书中宁府的罪恶,就可以视作曹玺和曹寅父子在世之时惹下的总祸根。当然,曹氏后来的发达也离不开他们与康熙之间的感情。这些感情,自然也包含一些政治勾当或文化内涵。这种解说,就比较附合秦可卿判词中“造恤开端实在宁、宿孽总因情”这两句词的寓意。
再次,曹颙遗孀马氏的形象,在书中也被一分为二:即书中的李纨和王夫人。甚至,马氏这个实有的人物原型,更多体现出来的效果似如涟漪效应,关乎《红楼梦》所有女性主角。比如:
马氏形象与元妃形象的重合之处,意在借其命运结局相互对照,以来体现宫廷争斗;李纨字“宫裁”,即可做为推想的相关证据。
甚至还包含贾母、邢夫人、凤姐形象的某些特征。因为贾母、凤姐的形象,也与元妃形象有重合之处;主要暗指朝廷或宫廷与贵族士大夫家庭之间的各级争斗。
刑夫人其实就是一个真正的死人桩,与李纨槁木死灰的评价相当;李纨形象与刑夫人形象的重合与相似之处,在于体现荣府内部小圈子之间的嫡庶之争。
闲言少叙。总之也就是说:李纨和王夫人的原型,应该是同一个人,即曹颙的遗孀、曹雪芹的母亲马氏。此结论的证据参考:
1、宝玉被贾政毒打之后,贾母、王夫人和李纨哭得最为伤心。三人顺便哭了贾珠;其实她们的原型就是在哭现实中的曹顒。当然,现实中的曹雪芹如果铸下大错,做为继袭兄职的叔父曹頫可以管教一下。于公于私都可以理解。
2、王夫人只是荣府名义上的当家人,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管理才能。而李纨在后面的情节中,却时时暗中表现出不凡的管理才能;但她似乎又说了不算。因为现实中的马氏,确实拥有名份和地位;但却没有施令权。因此以地位与权力而论,王夫人和李纨,她们都有相似的表现特征。
3、贾政的夫妻关系,似乎要与赵姨娘更显亲热;王夫人几乎在守活寡。因为她与李纨一样,都是现实中的小寡妇马氏。
4、以此延伸推断:赵姨娘的原型,应该就是现实中随曹頫过继而来的实权夫人;她的主要亲戚,在荣府管理银库,即钱槐之家。
5、书中的赵姨娘,时时想要争得名分;并时时鼓动她的亲生儿女贾环和探春也要争取名分。因为现实中的她和儿女,大约是随曹頫过继而来;名分和权力相对空虚,只是偶得的富贵。等等。
以如上思路,才可以解释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比如贾环探春赵姨娘一支、邢夫人一支;还有赵氏这一支管理人员的关系网所牵扯的诸多争斗,基本都可以顺利解决。暂不展开。
另外,李纨之姓氏,也是现实中贾母原型娘家的真正姓氏:即苏州织造李熙之家。这样也是尊重一部分事实。因为曹顒、马氏夫妇的遗腹子曹雪芹、即书中的贾兰和宝玉,他们后来所享受的短暂福禄,最终都要归结于曹李两家与康熙的情份和缘分。
可以继续推断:曹雪芹的舅家马氏,很大程度上,就是书中李纨娘家李氏的实际情况,而并不是书中的金陵王家。请考证家和史学家去查,前清康雍乾时代有没有一个在国子监工作的马姓文化权要人物。因为我不是考证,暂停。
以此而论:金陵王家,应该是前朝或南明某朝一个贵族官宦之家的普遍形象;即艺术虚构的、在新政之初得意的贵族公侯人家之代表形象。这个说法,还牵扯其它一些红楼迷结,主要与钗黛合一的意义及凤姐的形象有关。暂不展开。
最后说明:以上推断,都是以书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展开推理、推演而来,并不是为了作史学考证或红学考证;而是为充分理解李纨这个人物形象以用。因为要解透李纨的形象寓意,必须先要解透贾兰这个嫡系主根在书中表现出来的奇怪又不合常理的许多现象方可。或许我在上面的推断和推演,还能附带解释一些红楼迷结。
那么,曹雪芹把李纨的娘家写得如此位高权重;说她的父亲李守中曾任国子监祭酒、领一国文化风骚等等问题究竟出于何因?等下篇解开李纨判词的文化内涵之后,她形象的重要性将会一同展现。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论李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