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饭后,队友与隔壁几位邻居呆在一块儿闲聊。
这时一位喝得满面红光的邻居抚着自己的肚腩道,哎呀,刚刚在某某家喝喜酒,这群好酒的人差点将我灌醉了,他们可都真能喝!
队友在一旁问,你说在谁家喝喜酒啊?
在李某某老板家,他家今天给女儿整出嫁酒!那位邻居道。
啊,他家今天整出嫁酒,在哪个酒店啊,我怎么没听说,不知他们散席没有,我得去补个礼。队友道。
那你快去,应该还赶得上去喝一口!邻居提醒道。
另一位邻居道,不是说人家办结婚宴,出阁宴不能补礼吗!
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认为去给人家结婚宴或出阁宴补人情礼,会不吉利。
还有一种老人去世后当时不知晓,以后也是不能补人情礼的。有的地方,办白事时,吃饭时连饭碗菜碗都不能两只一起叠起来,说这样不吉利,会惹主人不高兴。
这结婚宴出阁宴不去补人情礼,也是希望人家的婚姻从一而终,中间不发生变故。
听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说当天可以去,明天去就不好。
这李老板是附近做生猪屠宰生意的,与队友是同学。
早些年我们也没人情往来。去年我家儿子结婚,李老板来捧场送了贺礼。
如今听闻他家女儿出阁,队友觉得不去还这份人情礼,以后见了面不好意思。
队友想了一会,还是在邻居家购买了一个红包,装上该送的礼金,往今天请客的酒店奔去。
邻居们仍旧在闲谈,就着刚刚补礼的话题。
有位邻居说,在他老家的风俗里,办喜事的禁忌有蛮多。
比如谁家若生了孩子办生朝宴,桌席上是不会出现一盘笋子的。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说这笋子一直是各家办喜事时的一道经典菜,也是压轴菜,这笋子美味又解腻。且一般的家庭中都自己挖了嫩竹笋,在办喜事时凑一个菜,也省一份别的菜的开销。
而且酒席上的笋子通常受客人的欢迎,大家都爱吃这盘解腻的笋子。
那位邻居道,办其他喜事都可以用,唯独办三朝宴不行,大家都信禁忌,说笋通损,兆头不好。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虽说大家都是一个集镇的,但都不是原住民,而是其他乡村聚在一块儿当邻居。
可平时这些细节还真没仔细观察过。
真的是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