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崔律阅读营·Day2 日志】
这是2019年4月24日“100天崔律阅读营”之“1.2 《奇特的一生》做计划&时间记录” 的学习日志。
今日片段:时间“成本”核算
我浏览了他《论生物学中运用数学的前景》一文的手稿,在最后一页我看到了这篇论文的“成本”:
准备(提纲、翻阅其他手稿和参考文献)
14小时30分
写29小时15分
共费43小时45分
共8天,1921年10月12日至19日。
看起来,早在1921年他对时间统计已经研究停当,可以准确地算出每项工作的时间消耗。
他做时间统计,也善于做时间统计。
有些作者在稿子上注明完稿日期。写上具体日子的较为少见;写明从几日到几日的,那就更少见了。至于用了多少小时,我是头一遭见到。
柳比歇夫的每篇论文,都有“成本”核算。这个核算是怎么做的?原来根本没有专门做过什么核算。他的时间统计法仿佛是一台计算机,自动提供了数据:写一篇文章,看一本书,写一封信,不管干什么,每道工序的时间都算得一清二楚。
1.我的阅读理解:
柳翁善于做时间成本核算,那他怎么做核算呢?
001分工序:把每一件事情分若干工序。比如写论文,他就分成准备和写两个阶段。
002做记录:把每道工序花费的时间进行详细记录。
003成本核算:不光注明截止日期,还记录从几日到几日,用了多少时间。
2.我的课后实践:
将今天写作业的时间进行成本核算。
001分工序:听课、准备、写作
002记录时间:将每道工序耗费的时间做一下记录。
003成本核算:晚上统计一下总共花费了多少时间。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4.其他想说的话(例如课程收获):
5.【学霸题·复盘】我的阅读日志VS崔律的讲解:
各自亮点:
崔律的讲解逻辑线从提出3个问题,柳翁如何做计划,最后是给我们的实践指导。
三点比较触动我:
001正负误差10%。崔律答曰是多是未完成。这个点我原来只是看到柳翁计划也有误差,却没有去追究他的误差到底是什么?从崔律的讲解我看到了崔律看书的思考逻辑。也看到了写作逻辑,而正是多未完成才后面有引出那部分未完成的原因。
002尽管计划有误差,但依然要做计划,因为做计划是有效的。因为看到柳翁计划有误差,所以我也对自己的计划误差宽容度很大,但崔律讲解后我才明白,计划的有效性,还有这个误差只是某一个领域的误差。
003对阅读方法的推荐专业书籍,并不推荐柳翁的阅读方法,考虑时代性、翻译等缘故。那时我写这个片段就很纠结柳翁的阅读方法,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而崔律能抓住重点,学习的是柳翁的时间管理方法,而不是他的阅读方法,而他的阅读方法可能对我们的不适用性。
给各自建议:
对自己的建议:每个点要深入思考一下。